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60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5

1.单选题(共29题)

1.
列符合我国交通工具演进顺序的是
A.人力车—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
B.人力车—火车、轮船—飞机—电车、汽车
C.电车、汽车—人力车—火车、轮船—飞机
D.自行车—人力车—火车、轮船—飞机
2.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实现了历史的突破,让全国人民都感到激动和骄傲。小明不仅观看了电视现场直播,第二天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报道,在学校听了广播的奥运报道,还在当地的日报上看到大篇幅的专题报道。请指出在小明接触到的上述大众传媒中,历史最悠久的是
A.电视
B.报纸
C.广播
D.网络
3.
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尼德兰革命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4.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可以选择的证据有
①电信工具的创新使跨时空联系日趋便利
②垄断资本对世界统治的确立
③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④日本的“开国”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5.
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这主要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有利于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B.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C.有利于加快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进程
D.有利于促进苏俄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6.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点是
A.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
7.
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的是
A.取代英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B.保持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地位
C.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商品的需要
D.抢占第三世界的广大市场
8.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
A.坚决抵制,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
B.积极参与、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C.制定合理对策,见机行事
D.消极对待、漠然视之
9.
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百姓,2009年参加了由5万多人在首都举行的反对全球化浪潮的游行示威。你反对全球化的主要理由是
①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实力的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利益获得者
②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成本高等原因,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③发达国家把利润低、污染重的企业迁到墨西哥,破坏了自然环境
④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男子服饰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装成为礼服之一
B.孙中山根据欧美服饰的优点设计出中山装
C.服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洋务派的倡导
D.服饰有向平民化转化的趋势
11.
如图方鼎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代表物品,青铜时代是指
A.原始社会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2.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④
13.
某电影公司拍摄了一部时代背景为北宋末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况不应该出现的是
A.剧中人在自己住所旁边租邻居家的房屋开了一家店铺
B.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
C.剧中人的店铺由于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门
D.剧中人物相约在东京(今开封市)逛夜市
14.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①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
③与封建势力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甚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国民党统治后期几乎垄断中国资本市场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16.
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
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文化物质发生了变化
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18.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9.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D.千耦其耘
20.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我国较早冶炼生铁和块炼铁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2.
17-18世纪荷、英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23.
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兴办的企业是
A.机器制造
B.面粉、纺织等
C.农业
D.军事工业
24.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D.生产茶、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25.
关于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②民族资产阶级始终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毫不妥协的革命性
④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6.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7.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8.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9.
1930年6月,美国国会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2.选择题(共1题)

30.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