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57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6/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基辅罗斯时期(10世纪)直到20世纪20年代,长久以来村社一直是俄罗斯最基层的农村社会组织,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社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而且是国家法令和政策的传播工具。村社职能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行政司法、兵役、宗教等内容。1861年改革对村社及村社职能做出了具体规定,村社成为国家的基层行政机构。改革后村社的经济职能明显弱化,国家为了使其成为专制统治的坚强支柱,人为强化了村社的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十月革命后,经过苏维埃政权改造后的村社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浪潮中为集体农庄所取代。 
——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的嬗变》
材料二 俄国同西方的关系通常一直是被动地接受关系。只是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俄国才能报答西方,先是报答以俄国伟大的作家和作曲家的作品,以后又报答以布尔什维克党革命产生的社会促进手段。但是20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是俄国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从19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村社的职能有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欧洲对俄国的影响导致了”1861年改革的发生?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把创造经济财富作为目标本身,而是使它首先服务于社会团结,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持国家的稳定,“福利国家”由此而得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以知识经济的全面勃兴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作为其不断深化的表现。……资本的流动会影响福利国家的税源,人员的流动会对主权国家内的社会再分配和福利国家功能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而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则又会引起外来低价产品在福利国家进行“社会倾销”。……
(福利国家)开始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一是注重人力投资,而不再只是直接提供经济帮助。……政府必须在保障公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关心其精神状态……以“福利社会”逐步代替“福利国家”……

——《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

材料二  1951年春,张朝辉在甘肃省山丹县一个乡镇小学当老师。那时工资还是供给制……同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1988年3月,张朝辉的二女儿张爱荷成为山丹县化工厂的一名合同工。按照1986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合同制工人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的规定,她要按月交纳养老金。三年后“社会福利社会办”被明确提出,从此“社会办福利”成为市场改革之后的社会保障主流。……在社会保障改革刚开始的几年中,对张家人的影响并不大。真正的影响,可能要从1993年算起。“那一年,工资一下子涨了五六百,但不久后就开始交住房公积金,是基本工资的5%。看病也不全报了,……而且从那以后,看病花的钱就越来越多了,药也越来越贵了。”
2009年7月,张朝辉的孙女张静,开始在北京的一家网站上班。在聘用合同中,写着她享有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时,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全民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曙光,正在一点点显露。

——《普通一家人的社会福利60年变迁》

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和中国各采取了什么福利政策,并分析形成原因。
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福利政策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并分析原因。
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

2.单选题(共14题)

3.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4.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某班同学从社会发展角度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镰刀斧锤星旗”到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这一事件展开探究,得出其历史价值在于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6.
在美俄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是,这场被媒体戏称为“龙虾峰会”的元首会晤,这一事实说明美俄两国
A.再次陷入“冷战”之中B.相互竞争、牵制
C.美国霸权,俄国顺从D.美俄共享世界霸权
7.
宋徽宗赵佶亲手在《碧桃蝶雀图》上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此诗评价的是
A.棉纺织技术的先进B.缂丝技术的精湛
C.得到“丝国”美誉D.绘画技艺的高超
8.
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有三件中国瓷器,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下列对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宋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青瓷和白瓷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
C.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唐代的邢窑以青瓷闻名
9.
《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对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为前提,但具有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特征
B.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类
C.该土地制度下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进行农业生产
D.这种存在着劳役剥削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时期彻底崩溃
10.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在参观时发现美国产品“约局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中国“竟无一物于此“的历史根源是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B.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D.中国落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11.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一书中写道:“词汇经常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 ……比如‘工业’、‘工业家’、‘工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比如‘铁路’、‘自由’和‘保守’、‘民族’、‘科学家’和‘工程师’、‘无产者’和(经济)‘危机’、‘罢工’和‘贫困’等等。这些都是在这个时期新造的词汇,或为适应这个时期的需要而产生的单词。如果没有这些词汇,将无法估量1789—1848年间‘双元’革命的深远意义。”其中“双元”革命是指
A.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1848年革命B.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与第二次工业革命D.法国大革命与巴黎公社
12.
下列对图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四国的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居绝对优势
B.各国工业所占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
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工业革命冲击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3.
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对材料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纯钢”是百炼钢原料B.“一锻一轻”是由于偷工减料造成的
C.“累锻而斤两不减”应是相对而言的D.“炼之至尽而全无钢”是技术的原因
14.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15.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这样阐述道:“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这一种信念和见识,在历史的领域中是一个假定,但是它在哲学中,便不是一个假定了。”作者认为
A.史学家普遍接受以理性治史B.理性是合理解释历史的唯一工具
C.理性是史学家所应有的精神D.理性的作用只体现在哲学发展中
16.
1930年6月,美国国会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3.选择题(共8题)

17.

{#blank#}1{#/blank#}是古代印刷技术的重大突破,改变了图书流传只能靠抄写的历史,成为古代复制、传播图书的主要形式。

18.

声音的高低叫{#blank#}1{#/blank#}。

19.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
20.要做到合理搭配每天的食物,必须考虑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
2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22.《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
23.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  );
24.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供给我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