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35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上述两则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表现为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等。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14题)

4.
在罗马的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5.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6.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C.美国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国培养近代人才
D.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7.
俄国二月革命后,普列汉诺夫写道:“我们社会主义者确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内容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那时候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于俄国来说,这是比较遥远的未来的事。”据此,普列汉诺夫认为二月革命后
A.布尔什维克党应该大力发展俄国经济
B.俄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是可以合作的盟友
D.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8.
《共同纲领》规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新中国是
A.资本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9.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D.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10.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11.
《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C.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
D.耕种、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12.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13.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14.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15.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变法革新
B.主张民主政治
C.维护君主权威
D.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16.
有学者评价新文化运动者“不再过多强调从制度上解决自由问题,而是更强调能使恰当的制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这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
A.吸取辛亥革命政治失败的教训
B.否定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C.认识到批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D.强调社会意识对制度深层反应
17.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