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51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0/1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什么趋势。
(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的规定。
(3)指出三次战争以后通商口岸的分布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加深的。
2.
20世纪初期 ,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期中居优势地位的是( )
A.美国B.日本C.欧洲D.西班牙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百莱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 萧一山《清代通史》( 1923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二: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日:“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 …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一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 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公梦蕉亭杂记》
(注:陈夔龙,是清末官僚。《梦蕉亭杂记》中记述了作者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五条约、武昌起义等。)
材料四: 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衡塞巷, … … ,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 康广仁《致易一(何树龄)书》
( 1 )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 2 )上面的材料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直接证据?简要说明你
的判断。(4分)
( 3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简答题(共1题)

4.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单选题(共15题)

5.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6.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割香港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7.
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到:圆明园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8.
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B.日本无力抵抗欧美列强
B.日本贪图3000万两“赎辽费”
9.
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出兵朝鲜B.日本急需扩张
C.朝鲜东学党起义D.各国纵容和支持
10.
(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1.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这段对 20世纪初世界形势的描述反映了()
A.国际贸易迅猛发展
B.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区分工明显
C.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
D.亚非拉农业国成为经济附庸
12.
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的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市场紧缺洋布
B.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
C.中国人的购买力大大提高
D.中国的商品经济受到冲击
13.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14.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参加者C.时间D.地点
15.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16.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7.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应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该管理全世界。”下列实施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提出十四点原则
C.召开华盛顿会议D.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18.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B.军国主义盛行C.崇尚和平D.强权政治
19.
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日德兰海战    ②马恩河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④凡尔登战役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4.选择题(共18题)

20.

下框是2014年1月某大学知名教授的报告海报纲要,该报告主题最有可能是( )

①最强大的宣传媒体——电视

a.2013年6月8日《习奥庄园会晤谈什么》

b.2013年6月8日各地高考学子拜孔子的文化因素。

②强势的宣传媒体——互联网

网站/邮箱/博客/校友网







21.

下框是2014年1月某大学知名教授的报告海报纲要,该报告主题最有可能是( )

①最强大的宣传媒体——电视

a.2013年6月8日《习奥庄园会晤谈什么》

b.2013年6月8日各地高考学子拜孔子的文化因素。

②强势的宣传媒体——互联网

网站/邮箱/博客/校友网







22.2010年11月,即时通信软件“QQ”与360安全卫士展开了一场铺天盖地的网络大战,引发了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思考。亿万网民纷纷参与其中,各说各话。对此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23.美国宇宙学家保罗·戴维斯曾说:“生命由原子造就,而原子是按照量子机制行事的。”“生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一些量子的‘把戏’,如果这样做能够赋予它优势的话。”从中可知,其认为(    )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

25.中国计划于2013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飞行试验任务。这反映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能够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26.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

27.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

28.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普朗克打破该看法的成就是(   )
29.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普朗克打破该看法的成就是(   )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

材料三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31.

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则该不等式组是()

32.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
33.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
34.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原子物理学发展迅速。……获得原子能的理论准备虽然是在欧洲完成的,但在技术上获得和利用原子能却是在美国首先实现的。……战前欧洲大批优秀科学家移居美国,这是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材料三  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美国1945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沮丧地说:“呜呼,哀哉。”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

回答:

36.已知:如图,点D、E分别是等边△ABC的两边AB、AC上的点,且AD=CE,求证:CD=BE.

37.

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理目:笫一场为薄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