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学家认为,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兼具延续性和变异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2)据材料二回答,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主张,又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变异”?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延续”与“变异”对文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古老的基督教强调个人命运是亚当众儿女的普通命运的一部分,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钱男女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越来越把生活当作获取荣耀和享乐的契机,而不是作为一条通向永恒的幸福或永远的地狱之路的过渡阶段。人本身就是评判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准则,这是古希腊诡辩家的训言。古希腊文明,尤其是异教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艺术和文化兴趣的重心。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凡不是根据逻辑理性得出的原理,却自称为权威和权势的,都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人们甩掉了传统的枷锁,认为不需要再谨守过去教会与国家为自身权势而强加于人的专制、非理性的那些说法。……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以个人经验、世俗生活为出发点的思想方式,到18世纪初已经初步开花结果,绽出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新思想,后来被称为“启蒙”(即摆脱偏见和迷信)。——摘编自(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回答,与“古老的基督教”主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异”?分析出现“变异”的原因。(2)据材料二回答,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延续”了文艺复兴的主张,又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变异”?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延续”与“变异”对文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了艰辛、曲折。阅读下面图片,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2)概括指出这些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的最主要共同点。
(3)说出图ABCD所宣传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A.《海国图志》 |
B.《时务报》 |
C.《民报》 |
D.《青年杂志》 |
(2)概括指出这些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的最主要共同点。
(3)说出图ABCD所宣传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42题)
3.
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
B.19世纪中期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中期 |
4.
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5.
近代史上台湾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台湾人民曾经抗击英军的侵略 |
B.英国是近代最早侵略台湾的国家 |
C.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台湾开始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充分表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
7.
1860年英法联军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英国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下列何者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
B.1884年时,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毋须再替外人卖命 |
C.西方列强一连串的侵略中国,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苦力不愿为敌效力 |
8.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9.
下表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英国对华贸易间(不含鸦片贸易)。表中所示英国在华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万英镑)
年份 | 1842 | 1845 | 1850 | 1851 | 1853 |
输华商品总值 | 96.6 | 239.0 | 140.0 | 216.0 | 100.0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
B.英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太少 |
C.英国的商品不适应中国人的需要 |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鸦片贸易的影响 |
12.
蒋廷黻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为了“尊严”,后者是为了利益
②前者是愚昧的表现,后者是霸权的表现
③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④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外交往中双方态势的变化
①前者是为了“尊严”,后者是为了利益
②前者是愚昧的表现,后者是霸权的表现
③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④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外交往中双方态势的变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3.
太平天国在《待百姓条例》中规定:“店铺买卖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其由天国设立的买卖机构经营。1854年春夏间允许居民申请开店“赴圣库领本,货利悉有限制,”后恐市中人多聚众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废除南京城内商业同时,在城垣外设立由天国官员管理的买卖街,将城与市在空间上严格区分开。太平天国城市商业政策变化表明
A.城与市分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小农经济的设想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
C.农民阶级革命斗争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
D.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14.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15.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其主要表现是:
A.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的代理人 |
B.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 |
C.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
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6.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使西方国家得出以上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 |
D.抗日战争 |
17.
《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 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 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 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 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A. 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 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 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 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18.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破,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D.以退让求合作 |
20.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21.
抗战胜利的意义不包括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B.扭转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屡败局面 |
C.开创了一条殖民地人民打败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 |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22.
著名学者罗荣渠所著《现代化新论》认为,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应分别属于
A.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
C.创新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
23.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反映出
A.苏格拉底代表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
B.苏格拉底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
C.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注入了理性精神 |
D.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25.
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体现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A.民主政治的发展 |
B.人文精神的影响 |
C.工商业高度发达 |
D.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
26.
我们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
B.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 |
C.经常使用各式各样的狡辩的语言和方法 |
D.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
27.
一名学生问某一大科学家:“您的知识这样丰富,为什么您还在不断的学习呢?”科学家笑道:“我的知识相当于一个大圆,圆外部分是我不知道的世界,所以圆越大,接触的不知道的世界越大;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道的知识越少。”这位大科学家的观点类似于
A.普罗塔戈拉 |
B.苏格拉底 |
C.芝诺 |
D.莎士比亚 |
28.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塔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
B.是否民主和强盛 |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
29.
古希腊的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此运动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探索的问题是
A.人文主义 |
B.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
C.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
D.物质世界 |
30.
科技创新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
B.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 |
C.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
D.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
31.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
32.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
33.
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年至1908年就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 |
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 |
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 |
34.
下面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图。据此可得出的推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
C.《新青年》的撰稿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35.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以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
D.仍固守“天下一统”“朝贡贸易”的政治理念 |
3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下列不属于能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有
A.提出“二为”总方向 |
B.提出“三个面向” |
C.颁布《义务教育法》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38.
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的这番话符合
A.“一边倒”政策 |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
C.“双百”方针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40.
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
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
41.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49—1956年 |
B.1956—1966年 |
C.1966—1976年 |
D.1978—1988年 |
42.
“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下列哪一科技成就证明了这一观点
A.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D.“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 |
44.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
3.选择题- (共12题)
51.现在市场上洗衣粉多为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52.现在市场上洗衣粉多为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53.现在市场上洗衣粉多为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5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B(﹣2,0),C(1,0),分别以△ABC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EF与ACGH,则直线FH的一般式方程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