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末,英国爆发了要求选举权的民主运动,参加者除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外,还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阶级……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1883年6月公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7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6月公布《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进入90年代后,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劳动立法:实行每周6天工作和8小时工作日制等。
——《德国史》
材料三:不用说,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并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或适当的政府形式说的,而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2中俾斯麦立法体现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3)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材料3中的“代议制政府”的实质。
(4)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材料3的观点。
材料一:18世纪末,英国爆发了要求选举权的民主运动,参加者除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外,还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阶级……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1883年6月公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7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6月公布《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进入90年代后,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劳动立法:实行每周6天工作和8小时工作日制等。
——《德国史》
材料三:不用说,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并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或适当的政府形式说的,而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1)依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2中俾斯麦立法体现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3)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材料3中的“代议制政府”的实质。
(4)结合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材料3的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行不通……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出现反复较量的原因是什么?较量过程所围绕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什么比前两个共和国“长寿”?
(3)英法两国的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充满着曲折性、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民主最终取代了专制。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行不通……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法国在共和制确立前的政权演变过程如下:法兰西王国(843~1792)(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1830——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40)。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出现反复较量的原因是什么?较量过程所围绕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什么比前两个共和国“长寿”?
(3)英法两国的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充满着曲折性、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民主最终取代了专制。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单选题- (共13题)
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
5.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进行总统选举,农民高呼“皇帝万岁”,把票投给了路易·波拿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恢复帝制是广大农民的要 | B.君主制传统的巨大影响 |
C.法国成为多种政体的实验场 | D.路易·波拿巴具有雄才大略 |
6.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这种思想在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由此判断下列言论不属于詹姆士一世的是( )
A.“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 |
B.“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
C.“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 |
D.“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
7.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但同时无产阶级也最先在该国展开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其原因是( )
①1832年改革未使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③资产阶级镇压人民的抗争
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①1832年改革未使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③资产阶级镇压人民的抗争
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8.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吴晓东;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9.
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提出“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从本质上来看其观点适应了
A.封建主阶级进行封建剥削的需要 |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
C.西欧各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需要 |
D.英国社会各阶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需要 |
10.
1791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法国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了路易十六。法国国民公会决定处死国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斯宾诺莎的民主政体最优论 |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
C.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
D.洛克的天赋人权论 |
11.
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请你判断其“理智”符合了。
A.专制国王的要求 |
B.本国教会的要求 |
C.资产阶级的要求 |
D.封建领主的要求 |
13.
阿奎那是13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有人对他作出了如下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A.阿奎那神学体系的核心是教权高于王权 |
B.阿奎那鼓励世俗君主们向教会发起挑战 |
C.阿奎那神学体系适应了维护神权的需要 |
D.阿奎那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
14.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高呼:中国“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其思想核心是( )
A.批判清政府的腐败 | B.振兴工商业 |
C.改革封建政治制度 | D.重视传统道德 |
15.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此事件表明()
A.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 | B.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
C.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 D.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 |
1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保守势力 | B.摒弃了封建等级制 |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 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
3.选择题- (共3题)
17.
{#mathml#}{#/mathml#} 的分母增加2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扩大{#blank#}1{#/blank#}倍,即增加{#blank#}2{#/blank#}。
18.
{#mathml#}{#/mathml#} 的分母增加2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扩大{#blank#}1{#/blank#}倍,即增加{#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