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40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
力……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
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二第十一奈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
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三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疮痍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部文献?两段材料反映的两国元首所处地位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3)在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

材料二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个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请回答:
(1)依据图一、图二指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以图三为代表的雅典政治文明,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在伯利克里时代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
(2)据材料二,指出造成古代中西方政体差异的因素。二者容易形成怎样的文化渊源倾向及其怎样的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控制被统治者”“控制自己”在制度中的表现是什么?

2.单选题(共14题)

3.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布洛斯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晚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一个贫困的雅典公民,下列关于他的政治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A.他作为第四等级的公民无权担任任何公职
B.在公民大会上抽签当上了将军的官职
C.参加公民大会还能领取工资
D.通过公民投票被选举为五百人议事会成员
5.
假如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妇女3.2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16.8万人
B.4.5万人
C.7.5万人
D.7.7万人
6.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A.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
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
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
7.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这段话体现了罗马法所蕴藏的法律理念是
A.人人平等
B.不告不理
C.三权分立
D.集体管理
8.
假如英国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A.要么下台,要么解除首相职务
B.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英王调解
C.要么解散议会,要么让英王下台
D.要么下台,要么重新进行议会选举
9.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政府支持。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C.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D.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10.
关于美国的政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有实权
②政府对议会负责
③总统行使立法权
④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政府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D.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12.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紧箍咒”主要指
A.《权利法案》颁布B.光荣革命成功
C.责任内阁制形成D.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13.
参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此处的“联合”是指
A.邦联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共和制
14.
到1832年,英国人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型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国王权力受限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5.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这一演说词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1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保守势力B.摒弃了封建等级制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