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别指出四者政体的性质。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3)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宣称其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别指出四者政体的性质。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3)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宣称其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三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说的“三方面”是哪三方面?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三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说的“三方面”是哪三方面?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2.单选题- (共33题)
4.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反映了
A.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
B.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
C.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
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多弊端 |
5.
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
D.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
7.
不少史学家称道,“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具备了“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体现这一现象的举措是
A.确立君主专制 |
B.实行王权至高无上 |
C.开创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 |
D.确立议会制度 |
8.
针对美国的联邦体制,托克维尔曾认为这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此理解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B.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加强 |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
D.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A.总统共和制 |
B.民主代议制 |
C.责任内阁制 |
D.两党制 |
10.
据报道,由于民主党、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分歧严重,美国参议院于2015年2月23日第四次未能通过国土安全部新一财年预算案。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在该周内通过新预算案或临时拨款案,国土安全部十多万雇员将从2月28日起停薪。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影响了国土安全部的正常运转 |
B.美国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C.美国两党交替执政、相互监督,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12.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1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
14.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
15.
《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A.更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
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
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
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
16.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
C.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
D.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
17.
2014年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下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 |
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 |
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 |
18.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者共1232人。在这些将官的省籍分布中,居前的三个省份共有761人之多。这三个省份应当是
A.江西、湖北、湖南 |
B.安徽、河南、江苏 |
C.广东、福建、广西 |
D.山东、陕西、山西 |
20.
“……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
D.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
21.
有位同学制作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卡片,卡片上有几处错误
①法国的古典哲学、德意志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
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④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①法国的古典哲学、德意志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
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④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A.4处 |
B.3处 |
C.2处 |
D.1处 |
22.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 | B.《共产党宣言》 |
C.《大抗议书》 | D.《人权宣言》 |
23.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国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解释做官的原因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人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说明
A.中国实行多党制 |
B.国家机关中的干部大多数是民主人士 |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
D.新中国初期实现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C.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D.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25.
2011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
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
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
26.
(题文)新旧政协会议召开时的两幅图片,那么,对这两次会议共同点的表述有误的是


A.都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实现和平建国 |
B.都采取多党派平等协商的方式 |
C.都商讨了建国军政等重大问题 |
D.都成功地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
27.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
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
D.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
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此中国政府
A.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C.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
D.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29.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
B.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C.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
30.
1984年5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一原则( )
A.独立自主 | B.平等互利 | C.互不干涉内政 | D.互不侵犯 |
31.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33.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34.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如何理解“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了
A.有利于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
B.以财产多寡取代血缘关系分配权利 |
C.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 |
D.否定了奴隶主贵族专政 |
3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保守势力 | B.摒弃了封建等级制 |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 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