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3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单选题(共25题)

1.
柏拉图则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A.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
B.公民才能无法施展
C.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2.
罗马法学家通过对公民法的解释归纳出定义和一系列具体的规范,使罗马法越来越具有社会调节功能。材料反映出
A.法学家开始取得法律解释权
B.罗马法的内容可随意增减
C.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D.罗马私法比公法更显规范
3.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还债。经过游街式的公示后,可以肢解、“瓜分”债务人身体;严厉处罚盗窃、非法侵占等行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在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B.使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
C.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有利于罗马帝国统治的稳定
4.
1878年俾斯麦促使德意志帝国国会宣布德国社会民主党为非法。1890年以后,社会民主党再次成为选民支持率最高的德国政党,然而没有一个政党能够行使政治领导权力。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帝国
A.皇帝代表了主要政党
B.民主党派受到宪法的制约
C.政府没有行使监督权
D.民主力量受制于专制势力
5.
1872年11月,法国总统梯也尔在议会发言中说:“我实施共和制有两个理由:一则因为我已投身于此,二则因为如今实际上不可能有别的做法。”这表明
A.梯也尔是忠实的共和派
B.复辟势力已经不复存在
C.共和制已成为大势所趋
D.法国议会主张实行共和
6.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7.
英国内阁对其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二是互相信任,三是保密,即非经内阁许可所有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这表明英国内阁遵循的原则是
A.议会至上
B.法律至上
C.人人平等
D.集体负责
8.
在美国,国会可以立法,但是法院可以进行违宪审查,总统提名的大法官需要国会批准。这些规定可以体现出美国
A.总统、国会、法院三者相互制约
B.国会与法院间存在制约关系
C.最高法院凌驾于宪法之上
D.国会的权力受到总统的制约
9.
对美国1787年宪法,历史学家曾如此评价:“这部宪法的要旨及其所以成功的一个秘密,就在于中央政府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所具有的那种对于个体公民的全面的和带强制性的效力。”这说明“这部宪法”
A.增强了各邦的自治权
B.维护广大民众利益
C.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
D.给予公民广泛民主
10.
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
②政府首脑
③上议院的首脑
④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2.
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联合会的发刊词明确指出:学生界知道中华民国是国民公有的,不是一二人所私有的。学生既然是国民的一部分,就有预闻国事之权。这表明五四运动
A.使学校成了政治机关
B.使学生取得了国民身份
C.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觉悟
D.增强了学生支持政府的意识
13.
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C.“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D.“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14.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辛丑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
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
16.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17.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18.
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B.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C.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
19.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独立自主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
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实现了对亚非国家的领导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被恢复
C.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一致认可
21.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22.
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学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23.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巡讲话
D.中共十二大
24.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时务报》B.《国闻报》
C.《申报》D.《民报》
25.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选择题(共1题)

26.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