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34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高一学生以“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为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结合大家收集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只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雅典政治制的成因。
(2)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3)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5)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1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类似)
2.
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自典型的政治制度,然后“制无美恶,期于适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阳国志》:“周慎靓王五年……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三十)一县.仪城江州.”既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设置巴郡。
材料二 元朝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8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历史文献
(1)最初实行郡县制大约在什么时期,郡县制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哪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4)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这句话的认识。

2.单选题(共27题)

3.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
B.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5.
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6.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7.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B.不予受理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8.
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是
A.伯利克里
B.查士丁尼
C.荷马
D.梭伦
9.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10.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11.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12.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C.工业资本家进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13.
美国总统选举是两党制激烈争夺的战场,下边漫画中的候选人是那个党派的
A.托利党
B.民主党
C.辉格党
D.共和党
1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宰相对国家元首负责
15.
1875年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D.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16.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B.宪法授予皇帝极大的权力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7.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18.
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市民的整体素质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革命的彻底性
19.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20.
马克垚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
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D.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民主共和国
21.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2.
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下列哪一宪法(法律)的颁布首先批驳了孟德斯鸠这一观点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3.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24.
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的内容应分别是
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
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
25.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  (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C.确立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26.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7.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8.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29.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检察权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D.检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