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33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3分)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4分)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1分)

2.单选题(共33题)

2.
亚里士多德说:“德拉古(公元前621年担任雅典司法执政官)制定了他的法典,其制度如下: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这些人进行选举,九执政官和一些司库官有财产不少于十米那些无负累的人们中选出,司令官和骑兵司令则有财产不少于一百米那,无负累的人们中选出。”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要想成为公民并行使公民权利,必须
①父母祖籍均属于本邦人  ②拥有一定财产   ③能自备武装   ④成年男子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5.
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王政时期,共和国时代和帝制时代。随着古罗马历史的变迁,古罗马法律思想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衰落等几个阶段。在帝国时代,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是
A.罗马平民
B.罗马公民
C.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
D.罗马统治范围内的所有居民
6.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A.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纠纷的内容
B.法律程序严谨、详尽
C.罗马法得到恢复并树立威信的原因之一是它包含的平等、公正等法律观念
D.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7.
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A.A
B.B
C.C
D.D
8.
古代罗马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 自然法 B. 习惯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9.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10.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
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11.
1787年宪法使美国形成了
①总统制  ②联邦制  ③共和制  ④民主制混合的国家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
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皇帝统而不治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13.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4.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
A.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B.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
C.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
D.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
15.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
A.甲: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乙: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丁: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16.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18.
下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这部重要文献是
A.英国的《大宪章》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1787年宪法
19.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其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在英国联合执政。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A.结束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开始确立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D.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20.
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1.
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宣布:“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法国宣布这一修正案的意义是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否定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总统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22.
“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种“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的“方式”对德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建立了资产阶级总统制
C.建立了与英国完全一样的君主立宪制
D.建立了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23.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赞成两个政权并存
B.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
24.
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回到俄国,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中他提出
A.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25.
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C.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27.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 )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B.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8.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29.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30.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中国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万隆会议圆满成功的影响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32.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3.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4.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商人的权力B.国王的权力
C.平民的权力D.教会的权力

3.选择题(共7题)

35.

印度的“绿色革命”指的是(  )

36.

中考第一天,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小炒黄牛肉、紫菜蛋花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合理(  )

37.

中考第一天,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小炒黄牛肉、紫菜蛋花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合理(  )

38.如图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39.细胞是新陈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结构基础.图中数字表示过程,甲至戊是相应细胞结构.

40.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4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