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3286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7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了一系列政治调整的同时,在社会领域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德国在社会调整方面走在最前面,自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国议会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灾害保险法》等法律,还建立劳资仲裁法庭处理工人和雇主的纠纷。英国也颁布了一系列劳工立法和关于卫生、环境的法律。法国也颁布了许多类似的社会立法。社会调整还涉及教育,在此期英国、法国、美国都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日本也实现了小学义务教育。这一时期社会领域的调整主要涉及劳工和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卫生等领域,它使劳工在生产和生活上得到某些保障,也使社会各阶层的居民在生活、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改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猛烈发展及“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许多破绽,社会不公更加严重。为了防患于未然,只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整和弥缝,才能使资本主义继续生产下去。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社会领域调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社会领域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3.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上表能够反映古代中国大城市变化的多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在明代有所发展,绝大部分的史书是正德以后的私人著述,并涌现了一批知名的史学家,如郑晓、王世贞等。官修的书籍,据《明代敕撰书考》统计,有200多部,其中以明朝前期为多。私人著述无确切统计数字,仅以文集而言,著录于《千顷堂书目》者,达5000余人的别集。史书体裁相当完备如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志书、舆图、类书、丛书等,无所不有。在卷帙浩繁的各种著述中,有记一代者,有记一朝者,有记一事者,有记一地者,有记一官府机构及其职掌者,有记一人者,包含着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政治事件、农民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史料。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以救亡图存为特征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通过对封建旧史学体系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新史学理论及方法的消化吸收,逐步摆脱了传统史学的模式而不断走向现代化,初步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史学体系的研究方法,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时代要求,也为“五四运动前后近代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史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爱国主义史学思潮开展的因素及意义。

2.单选题(共19题)

5.
下表为《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保有原始公社遗俗
B.包含了神权迷信
C.所定刑罚野蛮残酷
D.摒弃了伦理道德
6.
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压力下,威廉被迫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了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受制于议会
B.议会居主导地位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军权附属于国王
7.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其成员具有较好的素质和军事才能,能将天皇的意志和战时大本营的决策贯彻到各作战部队。清政府则采用“谋土一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这反映了
A.日本近代军制改革的完成
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
C.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
D.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
8.
早期中共革命领导人大都意识到:“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不消说是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这说明早期中共领导人
A.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试图改变广大农民贫苦现状
C.具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注重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9.
“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
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
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
10.
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承认,朝鲜是美国与共产主义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美国在亚洲能否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这一言论表明
A.共产主义势力壮大威胁美国利益
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蓄谋已久
C.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对抗的产物
D.亚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新中心
11.
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12.
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
A.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
B.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
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
13.
下图(图片略)是宋人所绘的《盘车图》(部分),刻画了在依山近道的小酒店杏黄旗迎风飘扬、顾客络绎不绝的景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商业宣传开始出现
C.集市贸易较快发展
D.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14.
为1874—1900年英、美、法、德工业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由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增速开始放缓
B.资本主义世界多中心格局已形成
C.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急剧变化
D.英法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渐趋下降
15.
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这一记载说明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16.
据统计,1844年,在上海先后设立的英国和美国的洋行已有11家,1854年,激增至120多家。这一状况
A.表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B.使得自然经济快速瓦解
C.利于中国民众生活提高
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7.
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上述精神的贯彻
A.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
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18.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明确行动纲领
B.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占多数
C.哲学理论左右启蒙运动进程
D.自然科学进步推动启蒙运动
19.
有学者说:“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尽可能的派各种各样的用场。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苏格拉底
A.为人们确立行为规范
B.深受宗教审判者压制
C.思想影响的深远持久
D.为雅典赢得广泛声誉
20.
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2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启蒙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会通”,再到“全盘西化”。这一过程中
A.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复兴
B.资产阶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C.西方文化因素比重渐趋增大
D.中西合璧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22.
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措施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D.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23.
1695年,英国议会指责政府打击法国海盗不力,迫使国王威廉三世于次年成立了贸易局。1697-1699年,在议会的压力下,威廉三世被追收回赏赐给外国宠臣的爱尔兰土地,将6万陆军削减到7000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受制于议会B.议会掌握行政权
C.君主立宪制确立D.军权由国王掌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