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市场”的含义比较广泛,有时指商品交易场所,有时也把它当做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人民版《必修二》
(1)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形成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人民版《必修二》
(1)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形成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产生什么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材料一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
材料二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1题)
3.
“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以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
A.有利提高公民的素养 |
B.推动自由观念的形成 |
C.提了公民参致积极性 |
D.促进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
4.
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是
A.人民主权 |
B.轮番而治 |
C.法律至上 |
D.民主监督 |
5.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反映了古罗马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
B.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
C.统治者极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
D.法律条文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
6.
分权思想源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启蒙运动期间,明确阐述分权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率先将此原则付诸实践。由此推断启蒙运动
A.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思想 |
B.激化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引发英国革命 |
C.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 |
D.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 |
7.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8.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9.
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美国援华力度 |
B.中国抗日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同情 |
C.美国需要中国抗战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
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不足 |
10.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A.民族团结意识增强 |
B.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革命阵营达成协议 |
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 |
11.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认为谈判后建交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这表明新中国初期
A.严格遵守“一边倒”政策 |
B.仍然受到革命思维的影响 |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更多考虑单纯的国家利益 |
12.
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美苏等国围绕基金配额、黄金配额减免、银行配额等问题展开博弈。在美国支持下,苏联正式跻身国际金融体系四强之列。苏联同时承认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领导地位。这表明
A.苏联有意加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
B.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离不开苏联的配合 |
C.苏联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D.美苏在政治上是对抗关系,经济上是合作关系 |
13.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
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4.
汉武帝元封元年规定:把郡国应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直接上缴给国家在该地设置的均输官,然后由均输官像过去商人那样,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它地区去出售,这一措施
A.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 |
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
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体现了政府的垄断政策 |
15.
1844年,一个英国人搜集了中国生产的各式各样土布布样送回英国,看能不能按照中国土布的价格在英国生产出来,但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在曼切斯特不能按照同样的价格生产那种布匹,更说不上按照这种价格在中国出卖了。” 这主要说明
A.中国土布在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优势 | B.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
C.传统手工生产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 D.中国的土布生产技术十分高超 |
16.
甲午战后,从清政府开放内河航运至1910年,上海内河轮船数已骤增至381艘,黄浦江轮船渡运也开始出现。到民国元年,上海经营内河轮运的企业已有50余家,航线覆盖江、浙、沪。据此推知,当时
A.政府政策调整促进民族企业发展 |
B.交通领域已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
C.开埠通商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
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明显 |
17.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要的、有益的。”这反映了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
C.计划体制依旧占据主导 |
D.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18.
“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19.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言论与观点,与辛亥前启蒙者的思想如出一辙,别无二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遵循中国的历史传统 |
B.在思想史上与前迥然不同 |
C.是此前思想的简单再循环 |
D.其思想并非无源之水 |
20.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只能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道路 |
B.中国完成革命任务标志着***思想的诞生 |
C.中国革命要从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
D.中国革命要“毕其功于一役”才能取得成功 |
21.
杨天石在《帝国的终结:辛亥革命简史》一书反对将孙中山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认为孙中山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理由是“孙中山曾明确表示中国不能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下列与此理由相符的是
A.倡导天下为公 |
B.提出民生主义 |
C.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
D.在遗嘱中强调“唤起民众” |
22.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
B.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D.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