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龙泉驿区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15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章程》及《艺徒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纵的方面分三段六级,共25~26年。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设立师范、农业(含农副业)、工业、商业、艺论、翻译等专业。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è,浸渍)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诂,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
——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百科网百科词条《教育救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发展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评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
2.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推进公平正义、社会进步?
(2)依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的?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2.单选题(共15题)

3.
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

A. 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 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C. 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D. 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4.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
②没有表明人民拥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③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拥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④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并受制于总统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
A. 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
B. 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 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
D. 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6.
“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7.
下表为中央苏区对商人按资本额划分等级,征收商业所得税的税率表。表中1932年前后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资本额(元)
1931年12月后税率(%)
1932年7月后税率(%)
101

6
200
2
6
400
2.5
7
1000
3.5
9
5000
6.5
12
10000
8
13
100000
18.5
23
 
A.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
B.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日益艰难
C.中央苏区税收主要来自大商人
D.中央苏区经济政策一度“左”倾
8.
西欧的宗教改革中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具有独特之处,最独特的表现是(  )
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
C.最激进,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D.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9.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10.
1895年,由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在上海出版后,几千册一售而空,三年间卖了两万到三万本,一时成为“谈新学者,皆不得不备之书”,以致于盗版书更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翻译者采用了本土化的译书策略   
B.清政府对教育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C.该书内容适应了当时国人的需要 
D.外国传教势力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11.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D.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12.
在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C.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俄国的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3.
在梭伦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中,收益最大的阶层是( )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农民
14.
改革往往对本国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下面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是(   )
A.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B.明治维新、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D.商鞅变法、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5.
依据《大日本帝国宪法》确定的近代政治体制。日本的议会(   )
A.议会的召开、闭会、停会由天皇决定
B.贵族院的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
C.议会可以限制天皇的权利,天皇必须对内阁负责
D.由贵族院和参议院组成
16.
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
B.吏治腐败
C.经济凋敝
D.军备落后
17.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3.选择题(共1题)

18.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