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广平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31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弘为人诙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节俭。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汉书》
材料二《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令,,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崔湜,字澄澜,定州人。擢进士第,入朝,累转左补阙。由考功员外郎骤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朝野佥载》
材料四  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池田大作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谈道:“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统一中国和巩固秩序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公孙弘“为博士”、傅畅“至于上品”和崔湜“入朝”的原因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材料二到材料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对英国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它同样是有限度的”指什么,并指出这一制度在东西方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l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3.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变法”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皇帝的方向”的含义。你如何理解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2.单选题(共11题)

4.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
5.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6.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7.
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
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
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8.
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
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
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
9.
1871年1月,日本第一份报纸诞生。它率先使用了日文铅字排版,改变过去报纸的书本形式,用西洋纸单面印刷,每期八开两张。新闻报道与广告各占一半,在新闻报道中贸易和物价又占很大比重,在横滨当时很受欢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报刊业的发展
②日本已经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③日本各界人士都非常重视报纸的舆论功能
④明治维新后的日报内容专业性较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0.
从19世纪80年代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家增加到30家,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出现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
A.明治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明治政府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日本全面实施“文明开化”政策
11.
《二一九法令》规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之权。这主要表明(  )
A.农奴制改革具有封建性
B.农奴制改革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后地主有权裁判和处理农民
D.《二一九法令》强调法律至高无上
12.
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
B.吏治腐败
C.经济凋敝
D.军备落后
13.
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这主要表明()
A.俄国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较慢
C.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变地主占有制
D.农业是俄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14.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道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去了丑。就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3.选择题(共1题)

15.

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1),“象”位于点(3,﹣1),则“炮”位于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