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观察下面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继续沉沦;也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造成材料一中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继续沉沦;也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造成材料一中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22题)
5.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有如下议论,你认为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6.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 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英法火烧圆明园 |
7.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下表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华本质的是 ( )
选项 | 条约名称 | 条款内容 |
A | 《南京条约》 | 割让香港岛 |
B | 《马关条约》 |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 | 《辛丑条约》 | 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D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与该缔约彼方国民,在同样条约之下,依照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行使上述一切权利及优例 |
A.A | B.B | C.C | D.D |
8.
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楼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楼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
A.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 |
B.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 |
C.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 |
D.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 |
9.
“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因为中国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这段话
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
C.抨击了英国的侵略政策 |
D.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 |
10.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写到:“一些中国人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在过去就是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现在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西矛盾 |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 |
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 |
11.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与戊戌变法的目标完全一致 |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
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
12.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 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A. 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13.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 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C. 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 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A. 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 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C. 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 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14.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
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
15.
下列条约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
16.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
C.正面战场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
D.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
17.
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达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
A.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
B.推行全面抗战路线 |
C.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 |
D.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
18.
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
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
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 |
19.
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
B.淞沪会战 |
C.平型关大捷 |
D.百团大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