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所示。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如下表所示。
时期 | 口号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 |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倒孔家店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吕世伦《当代法的精神》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3.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救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截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 刘宋王朝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纵观刘宋诸帝,自武帝以来的佛教政策主要表现为迎请礼遇著名僧尼、建寺造像、设立法会、延僧讲经、救令皇室子弟师友于僧尼、与崇佛邦国往来交流等。刘宋王朝还借其神化皇权、护佑政治,尤其是王朝建立者及以非正常方式获得皇位者,多借助佛教方面之预言、祥瑞及截言来为其政权作神圣性及合法性之论证,以此扬己之德、稳固政治。然而,刘宋帝王对佛教并不是一味纵容,而是以佛教不侵犯政治统治为原则,适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表现为限制佛寺塔像之兴造、淘汰无行僧尼、设立僧官及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等,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佛教之发展得到了较为有效之引导与管理,从而避免了其在北方因过度伪滥而遭遇法难的命运。
——摘编自林飞飞《刘宋帝王与宗教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宋王朝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宋王朝佛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3.单选题- (共16题)
4.
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
A.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
B.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C.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
D.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
5.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推知德国
A.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
B.政治现代化任重道远 |
C.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
D.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
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 B.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 D.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
7.
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
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
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
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
8.
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清末中央集权遭严重削弱 |
B.东南督抚支持义和团运动 |
C.清政府认可东南互保运动 |
D.义和团运动缺乏社会基础 |
9.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10.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
B.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
C.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
D.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
11.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 总督 | 巡抚 | ||||
汉员 | 旗员 | 合计 | 汉员 | 旗员 | 合计 | |
1837年 | 3 | 7 | 10 | 12 | 8 | 20 |
1864年 | 7 | 3 | 10 | 19 | 0 | 19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
C.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
D.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
12.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13.
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
C.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
D.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
14.
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
A.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 |
B.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
C.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 |
D.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 |
15.
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
B.捍卫思想的自由 |
C.认识你自己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16.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提到:专制制度压制人的自由,杜绝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但是,他又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不应该依靠人民,而是要祈祷出现一位开明的君主。这说明伏尔泰
A.认可当时英国式的代议制政体 |
B.反对建立人民主权的理性王国 |
C.契合中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
D.宣扬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理念 |
17.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
18.
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
B.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
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
D.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