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9题)
1.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可见古代雅典
A.公民的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
B.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
C.城邦事务与私人事务同等重要 |
D.人文主义思想浓郁 |
2.
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
A.凸显了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
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 |
C.成为传播人文思想的舞台 |
D.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 |
3.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
B.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
C.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
D.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
4.
伯利克里改革期间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而台下听众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将演说者直接赶下台。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A.全体居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 |
B.公民享有平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 |
C.全体人民享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权利 |
D.公民大会发言人缺乏相应资格限制 |
5.
罗马法中规定:“土地所有人无适合的通道而不能有效利用其土地,有权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邻居不得拒绝。”由此可知,此规定
A.违背了契约公平原则 |
B.严重限制了公民自由 |
C.旨在调和公民间矛盾 |
D.意在维护公平和正义 |
6.
“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这强调罗马法
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 |
B.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
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 |
D.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
7.
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
A.罗马法颁布后尽量不要修订 |
B.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
C.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 |
D.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
8.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 B.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 D.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
9.
1786年,美国国会建议,它将有权控制国内外贸易、自行规定并征收税款、惩罚欠款不缴的州,各州必须向国会选派议员,对公然反抗国会管辖权的州可以使用武力以外的所有强制手段。这表明美国
A.意识到邦联制的弊端 |
B.不断完善联邦制政体 |
C.改变了中央的软弱无力 |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10.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
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
C.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
D.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
11.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A. 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 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 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A. 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 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 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12.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
13.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
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
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
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
14.
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这表明当时
A.军事的失利推动了中共调整土地政策 |
B.土地革命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
C.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D.土地革命受到“左”倾错误严重误导 |
15.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这主要说明
A.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 |
B.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 |
C.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地政策的调整 |
D.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16.
据1842年《曼彻斯特卫报》公布的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稍低于2.25%(即平均每45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
17.
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
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 |
C.科学技术的进步 |
D.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 |
18.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A.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
B.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
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 |
D.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
19.
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北宋 | 北方人数(个) | 北方所占比例 | 南方人数(个) | 南方所占比例 |
前期 | 278 | 84.5% | 51 | 15.5% |
中期 | 274 | 63.9% | 155 | 36.1% |
后期 | 121 | 40.3% | 179 | 59.7% |
A.地域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 |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
C.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
D.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
20.
南宋时,明州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
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
21.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制度的松弛 |
B.社会风尚的变化 |
C.市民阶层的产生 |
D.理学思想的影响 |
22.
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
B.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
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
23.
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
B.手工业技术的巨变 |
C.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
D.世界市场的需要 |
24.
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希望改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象
A. 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B. 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
C. 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
D. 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A. 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B. 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
C. 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
D. 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25.
下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 建置 | 作用 |
开皇三年 |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
大业元年 | 开通济渠。 | 接驳洛阳与淮河。 |
开元二十二年 |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
26.
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
B.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 |
C.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 |
D.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 |
27.
英国人口在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达到16%。导致英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移民的涌入 |
B.生产方式的变革 |
C.女权革命的发生 |
D.医疗卫生的改善 |
28.
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一变化
A.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 |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 |
C.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 |
D.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
29.
18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各国封建贵族镇压了,但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镇压1848年革命的人违犯了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遗嘱执行人。”这是因为
A.工业革命快速推进 |
B.马克思主义影响巨大 |
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
D.国际争夺日趋激烈 |
30.
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
年份 | 茶 | 丝 | 豆 | 棉花 | 其他 |
1871~1873 | 52.7 | 34.5 | 0.1 | 0.2 | 12.5 |
1881~1883 | 46.2 | 26.2 | 0.2 | 0.4 | 27.0 |
1891~1893 | 26.9 | 24.9 | 1.2 | 4.8 | 42.5 |
A.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
B.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
C.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 |
D.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31.
下表为1840年前、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值估计,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 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 国产粮食商品量 | 国产粮食商品值 | |
亿斤 | 占产量(%) | 万两 | |
1840年前 | 20 | 10.0 | 1553 |
1894 | 372.5 | 15.8 | 37250.0 |
A. 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 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32.
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
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 |
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 |
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 |
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 |
33.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
B.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
C.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
D.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
34.
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这一修订主要是基于
A.“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
B.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 |
C.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35.
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
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
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
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
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36.
1988年7月,中国物价上升幅度为19.3……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了
A.政府应该掌握商品的定价权 |
B.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与艰难 |
C.人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波动 |
D.物质缺乏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
37.
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旨在
A.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B.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
C.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
D.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
38.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
39.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
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
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
40.
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
41.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
B.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
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
D.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
42.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促进了民族交融 |
C.强化了人伦秩序 |
D.发展了小农经济 |
43.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
44.
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月腐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
B.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
C.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
D.强烈反对社会变革 |
45.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
46.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地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
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
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47.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
48.
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
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 |
B.复兴传统文化 |
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
D.推动社会变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