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3082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机,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票拟批答。后来内阁逐渐
升级扩大,阁臣中有一人总负责,称为首辅。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阶段。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随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和虚君制的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有了长足发展,责任内阁制原则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职权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内阁演变为责任内阁制的政治前提,并指出其与明代内阁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2.论述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大革命使控制着财力的商人阶级变成统治势力,取代了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7世纪的英国,却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甚至都没有打扰到民众的日常安宁。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以材料中“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为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8题)

3.
约翰·亚当斯在讨论美国政体时宣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如果它能够做到,那就有理由期望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约翰·亚当斯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是
A.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
B.与雅典式民主的区别在于技术手段
C.继承了雅典式民主制度
D.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
4.
所有陪审员必须宣誓“决不投票赞成废止私人债务,或赞成分配属于雅典人的土地或房屋”。每年当首席执政官就职时,由传令官颁布告示:“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受到城邦保护
C.严格履行契约制度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5.
《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文中评论的战役最可能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6.
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7.
1964年1月,***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指出: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背景是
A.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欧共体具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C.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
D.美苏“冷战”造成两大阵营瓦解
8.
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9.
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10.
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11.
如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时间
1901年
1908年
一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773人
1240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万辆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2.
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13.
陆军总部发布命令:“政府机关暨国营事业,以及一切税款之收支,自我政府所派人员接收后,即应完全使用法币,不得再用伪钞,京沪区各银行,自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起,凡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强化对金融领域的控制D.便于融入国际贸易
14.
1962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B.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D.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15.
梁启超认为,“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提到的“这部书”是
A.《焚书》B.《明夷待访录》C.《孔子改制考》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6.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认为,“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它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它们从自身把网子结起来。但是.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这种材料。”“自己的一种力量”指的是
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唯物主义D.民族主义
17.
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由此可知虞世南《庙堂碑》的书体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
18.
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19.
学者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他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材料中“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浪漫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20.
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