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3.
(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谬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拏(官奴婢)。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宜贵戚多怒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于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商鞅变法中两个重要措施,并谈谈它们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大影晌。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谬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拏(官奴婢)。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宜贵戚多怒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于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商鞅变法中两个重要措施,并谈谈它们对后世历史发展的重大影晌。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3.单选题- (共6题)
6.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
7.
古董商贩售卖一批声称是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书,并指出这批书写于牛肩胛骨的文物,主要内容为土地交易契约。下列何种说法最为可信( )
A.这批文物从安阳出土,又有甲骨文书,应当是真品 |
B.刻写在牛肩胛骨,而非刻写在龟甲,故极有可能是赝品 |
C.甲骨文直到清末才出土,无法伪造,这批文物应是真品 |
D.商代并无土地交易行为,自然不可能有契约 |
8.
《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
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
B.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 |
C.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 |
D.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 |
9.
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贫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指不同阶层的人转换成另一个阶层的人的可能性变大。若以此概念来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大 |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少 |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