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近代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材料 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近代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近代化与公式中任意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
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
3.单选题- (共29题)
3.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教皇发挥重要组织作用 |
B.宗教狂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
C.教会蜕变成了殖民机构 |
D.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4.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
D.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
5.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①至④阶段发生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
B.第②段:英国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
C.第③段: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
D.第④段: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侵略战争 |
6.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
B.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分布越来越广泛 |
7.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 英国主张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
B |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C |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D |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
A.A |
B.B |
C.C |
D.D |
8.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
9.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
C.工业化开始启动 |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10.
下表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
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
11.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挖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推断.根据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推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阶段 | 平均失业率 | 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
1820—1870年 | — | 0.2 |
1870—1913年 | 4.5 | 0.4 |
1920—1938年 | ① | ② |
1950—1973年 | 3.0 | 4.1 |
1973—1979年 | 4.1 | ③ |
A.7.3;9.5;﹣0.7 |
B.﹣0.7;9.5;7.3 |
C.7.3;﹣0.7;9.5 |
D.9.5;7.3;﹣0.7 |
12.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
13.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
C.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
14.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
15.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欧洲 | 28.0 | 34.1 | 53.6 | 62.0 | 63.0 |
中国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
16.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
18.
188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
B.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
C.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
19.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0.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
21.
我国制订“二五计划”目标时,对粮、棉、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 粮食产量(亿斤) | 棉花产量(万担) | 钢铁产量(万吨) |
1955年夏(第一方案) | 4600 | 4300 | 1100 |
1956年初(第二方案) | 6400 | 7000 | 1500 |
1956年夏(第三方案) | 5000 | 4800 | 1050—1200 |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
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 |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
22.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
23.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指导思想 |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
24.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B.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
25.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 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
26.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
B.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 |
C.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
27.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
28.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 B.改变对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
29.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
30.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
31.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4.选择题- (共4题)
34.直接写出得数。
0.21÷2.1={#blank#}1{#/blank#} 36÷1.8={#blank#}2{#/blank#}
9×20.7={#blank#}3{#/blank#} 3.54×10={#blank#}4{#/blank#}
0.8×0.01={#blank#}5{#/blank#} 4.8÷3={#blank#}6{#/blank#}
3.6÷3.6={#blank#}7{#/blank#} 5.75×0={#blank#}8{#/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