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单选题- (共12题)
2.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
B.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
3.
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
C.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4.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汨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能创造“超级特权”始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5.
有学者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运行情况作了统计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是如下产业:廉价百货、烟酒业、娱乐游戏产业与博彩业。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困境中人们寻求慰藉 |
B.罗斯福新政增强人们信心 |
C.工业革命后经济自由竞争 |
D.技术革命时产业结构调整 |
6.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约达4万余件。铁兵器数量极少。总共只有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材料说明当时
A.冶铁水平制约大规模武器生产 |
B.秦国尚未掌握生铁铸造技术 |
C.青铜兵器导致秦军战斗力下降 |
D.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备品 |
7.
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
8.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
9.
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
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
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10.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
11.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
12.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