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27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美
亚非拉
18世纪
英国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了决定引力的数学和物理定律。
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
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
18世纪英国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其工业投入的资金总量相差不多。
19世纪
W·H·帕金发现了合成燃料;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19世纪中叶,俄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
1866年,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的通讯联络。
19世纪后半叶,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工厂
——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全球经济之中。
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1854年,美日签订《神奈川条约》,日本门户被打开。
1869年,由法国人出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通航。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
19世纪末,欧洲瓜分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上表为18—19世纪世界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历史信息相互关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单选题(共24题)

3.
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徙”“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
B.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
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
4.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B.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6.
宋代大中祥符九年采纳广州知州的建议,“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搡香、异宝听赍赴阙。其余辇载重物,望令悉纳州帑,估值闻奏。非贡奉物,悉收其税算。”并且限制外国使团人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B.鼓励民间贸易
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D.实行海禁政策
7.
在新大陆的金根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达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根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網、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A. 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8.
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类别
未圈地地区
圈地地区
小麦
大麦
燕麦
小麦
大麦
燕麦
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
18.5
25.9
33.3
22.8
31.8
36.8
 
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9.
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材料说明
A.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
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
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
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0.
16世纪20年代,欧洲的冶金家发展了战舰铸炮技术,铸成的新型大炮在大小、射程、威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加。这一技术的应用
A.推动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B.改变欧洲海战的性质
C.导致欧洲封建制度解体
D.促使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11.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12.
下表是近代在华的外国航运吨位占比情况表
年份
(百万)
英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其他(%)
1872
8.5
46.8
41.1
0.1
7.2
4.9
1892
22.9
84.4
0.3
2.8
6.4
6.1
1907
63.4
52.5
1.6
24.6
10.5
10.8
 
据此可知
A.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受列强冲击
B.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弱
C.英国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D.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快
13.
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14.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
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
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
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
16.
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17.
东汉时期,注释律令章句的叔孙宜、郑玄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儒;元明清三代,统治者一般认为只要通经就能明法。这表明古代中国
A.在法学上没有建树
B.以儒家经典取代法律
C.当时缺乏法律人才
D.法律具有儒学化特征
18.
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
19.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20.
在他们的心中,自然法则是最高的准则,任何人间的王权、神权、金钱都应该从属于最高准则。由此开始的解放释放了巨大能量,冲击着18至19世纪的欧洲。他们
A.建构了全新的科学体系
B.崇尚理性并且病入膏肓
C.批判并抨击了所有观点
D.希望重新建立法治社会
21.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22.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3.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2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25.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26.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