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在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运动常被称之为启蒙思想运动,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常被称为启蒙思想家。这个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面对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兴起,作为明王朝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感到屈辱、愤怒,一方面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对明王朝何以灭亡的问题进行历史的反思。也就是在这种历史的反思中,他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并毫不留情加以批判。
——摘编自覃正爱《试论明末清初思想家启蒙思想的局限性》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复古与怀旧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这种思潮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被称为“特殊的历史阶段的原因”。在这个时代启蒙思想家有哪些主张符合世界潮流?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又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在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运动常被称之为启蒙思想运动,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常被称为启蒙思想家。这个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面对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兴起,作为明王朝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感到屈辱、愤怒,一方面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对明王朝何以灭亡的问题进行历史的反思。也就是在这种历史的反思中,他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并毫不留情加以批判。
——摘编自覃正爱《试论明末清初思想家启蒙思想的局限性》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复古与怀旧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这种思潮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被称为“特殊的历史阶段的原因”。在这个时代启蒙思想家有哪些主张符合世界潮流?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又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单选题- (共9题)
2.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
3.
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
B.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 |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
4.
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下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说明
A.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 |
B.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
C.西方传教士在华广受欢迎 |
D.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
5.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
6.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
7.
(题文)《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刊行后,不仅招致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反对,维新人士黄遵宪、严复等也曾通过不同方式表示过他们的反对意见,帝师翁同龢在读过《孔子改制考》后,向光绪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表示已不与康往来了。这表明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A.成为维新派的思想共识 |
B.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
D.干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
8.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
9.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材料表明了宋代
A.市民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
C.儒释道三教已完成了融合 |
D.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