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271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

——《张文襄公全集》卷54

材料二 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后编·自序》

材料三 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

——《中国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说:“吾用法国责任内阁之制,则总统、总理日相争轧,黎宋卿、冯华甫、徐菊人之与段祺瑞,至于之战德国、战湖南。甚至于军事二十一条与日本为争具,前几亡国,后起争裂,幸而德败美胜,日本解约,否则中国亡之久矣。此法国共和制之不可行也。瑞士七总裁制广东行之,岑、伍、孙、唐争祸至今,瑞制又不可行矣。……十二年来号称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共杀,以召共管而已。”因此,他认为民国是以“秦始皇专制之戮,而冒称共和……”。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思想的主要异同点。
(2)材料三中,我国传统经济政策是什么?康有为的经济主张相比传统经济思想有何新突破?
(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原因。

2.单选题(共22题)

2.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4.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大致历经的顺序是
A.思想文化—制度一器物
B.器物—制度一思想文化
C.制度一器物—思想文化
D.思想文化—器物—制度
5.
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D.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儒家、道家、法家
B.儒家、墨家、道家
C.法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7.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8.
以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垄断科研活动
B.实用技术相对发达
C.科学实验备受重视
D.科学理论体系完整
9.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B.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C.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D.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10.
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1.
下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画,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
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注重写实,富有生气
D.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12.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
A.忧国忧民的情怀B.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C.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D.寄托自己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13.
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白居易继承了
A.汉赋手法夸张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
D.骈体文的绮丽风格
14.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著作中,与“这种风气”关联最密切的应是
A.《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
15.
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出“打倒孔家店”,最主要的原因是“孔家店”业已成为
A.推广白话文的障碍
B.专制制度的护身符
C.反对科学的桥头堡
D.巫术迷信的藏身地
1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17.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题的诗。主要是肯定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猛烈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18.
十月革命前,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多是零星的、片断的,甚至有误解和歪曲,其影响也微不足道。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无产阶级刚刚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影响
19.
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20.
***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1.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争论,邓小平坚定地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他这样做直接针对的是( )
A.经济上计划与市场的纠缠B.政治上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C.指导思想上的“两个凡是”D.外交工作中的“自我封锁”政策
22.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23.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选择题(共2题)

24.

辨析:思维的过程是隐秘的,人们无法揭示思维的奥秘,掌握思维的规律。

25.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