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
2.
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
B.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
3.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
C.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
4.
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A.运用了自然力 |
B.可调节水的流量 |
C.提高了耕作技术 |
D.此工具出现于宋朝 |
5.
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这表明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B. 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
A. 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B. 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
6.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
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 |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
7.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
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
8.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
9.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
10.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2.选择题- (共1题)
3.- (共1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材料三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宋代“商业革命”、“复兴古学”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材料一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材料三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宋代“商业革命”、“复兴古学”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