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时期 | 代表人物 |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
鸦片战争时期 | 魏源 |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
洋务运动时期 | 李鸿章 |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
新文化运动时期 | 陈独秀 |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2.单选题- (共13题)
3.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
C.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倾向 |
D.中共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
5.
1954年12月,***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D.中共八大召开 |
6.
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10.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11.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2.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
—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
—1911年应是( )
—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
—1911年应是( )
A.4.6个 | B.3个 | C.2.6个 | D.0.55个 |
13.
如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