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摘编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万向架、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明清时出现的“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7题)
3.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款,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 |
B.狄德罗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4.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了明朝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
5.
著名学者姚国华先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指出,今天西方人强大的奥妙,就是两个东西,一个科学,一个法律,都是从希腊哲学演变而来的。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东西,都叫Law。他们相信万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在起支配作用。对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共性”,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比较普遍地认为
A.只有靠科学实验来证明 |
B.只能用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
C.只有靠逻辑思维去推理 |
D.尊重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7.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
8.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 |
B.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
C.辩论双方对求理截然对立 |
D.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 |
9.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
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
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
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
10.
“沙龙”一词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房间”,后来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时事的社交场所。17世纪出现于法国,主要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提供场所,18世纪则开始趋向哲学性质,法国沙龙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成为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重要场所。18世纪法国沙龙的盛行
A.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
B.体现了民众民主意识增强 |
C.反映了贵族势力日趋走向没落 |
D.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
11.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12.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A.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
B.否定理性的价值 |
C.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D.主张美德即知识 |
13.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说自己喝的美酒连耶稣也喝得,神父知此人有钱便说要将其烧死。那人连忙通关节,献上一大块黄澄澄的‘脂膏’,让神父搽在眼上,以医治他见钱眼红的病。”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
A.宣传了人类平等 |
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
C.抨击教会的腐败 |
D.抨击了教会的禁欲思想 |
14.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
C.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
D.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
15.
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提出过一个问题:“是谁使他们自己的时代和一个可尊敬的古代调和起来,并使后者在前者的文化当中成为一个主要成分呢?”材料中的“谁”,最有可能指
A.德意志人 |
B.俄罗斯人 |
C.意大利人 |
D.英国人 |
16.
“在上古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主要是因为
A.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
B.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
C.小农经济的高度繁荣 |
D.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
17.
《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
B.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
D.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
19.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项目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数量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戏曲脸谱艺术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
B.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 |
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
D.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 |
21.
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A.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转变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22.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
A.儒家思想根本上使古代中国科学的落后 |
B.儒家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C.中国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
D.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
23.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
24.
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
A.古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依赖于印刷术 |
B.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 |
C.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传统社会转型 |
25.
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该现象的出现源于
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 |
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
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 |
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
26.
在河北定州汉墓出土过用隶书书写的竹简《论语》,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
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 |
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 |
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 |
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 |
27.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
C.书法、火药、指南针 |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28.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