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经济政策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统一性,矛盾性,交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经济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该政策。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是怎样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指导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思想理论是什么?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节和改良,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经济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该政策。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是怎样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指导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思想理论是什么?
2.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大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各是什么?简析这些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材料一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表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国家类别\年份 | 1970年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79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大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各是什么?简析这些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2.单选题- (共8题)
3.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物中的影响日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
B.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 |
C.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
D.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 |
4.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
6.
1922—1923年间,在苏俄,私商控制了整个零售贸易的30%多。在莫斯科,1922年零售贸易的83%掌握在私商手中,7%由国营商业控制,合作社商业控制10%。这主要是由于
A.国家消费品生产增加 |
B.自由贸易获得合法化 |
C.工业经济已全面恢复 |
D.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
7.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
B.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
C.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
8.
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物价持续下滑,失业人口剧增 |
B.工人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
C.经济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 |
D.经济增长过快,政府开支巨大 |
9.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