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23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1

1.简答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 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2.单选题(共7题)

2.
有位两方记者去采访苏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入。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A.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苏联民众尊守公共秩序
C.苏联经济的短缺状态
D.苏联人対西方的警惕性
3.
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新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A.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5.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中的精神追求是指(    )
A.君主立宪B.戊戍变法
C.实业救国D.民主共和
6.
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7.
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
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8.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