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下表)。
航线 | 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 | 备注 |
葡萄牙里斯本— 印度果阿—澳门 |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 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 玻璃制品等。 |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 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
澳门—日本长崎 |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 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 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
澳门—菲律宾 马尼拉—墨西哥 |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 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 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 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 大循环——“丝银之路”。 |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1题)
2.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教皇发挥重要组织作用 |
B.宗教狂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 |
C.教会蜕变成了殖民机构 |
D.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3.
民国初年,镇江和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
B.婚烟自主之风日渐盛行 |
C.国人普遍接受西式婚俗 |
D.传统婚俗退出历史舞台 |
4.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C.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 |
D.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
5.
《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
B.非洲政治落后导致经济落后 |
C.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 |
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
7.
16-18世纪上半期的西方殖民扩张被称作“早期殖民扩张”。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A.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 |
B.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
C.以工业革命为主要推动力 |
D.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 |
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A.新航路的开辟 |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
9.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工业革命彻底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
D.英国与印度之间不平等贸易关系 |
10.
历史上曾有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
11.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 |
12.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两百年后,英国废除了该条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C.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
D.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
13.
1912年,塔夫脱在对国会发表最后演讲的时候,主张在外交政策中,美国应该用“美元代替子弹”,希望企业通过和平贸易发展海外市场,认为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大规模的军事介入。这体现了该时期美国的外交思想是
A.直接抢夺,欺诈性贸易 |
B.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相结合 |
C.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 |
D.新殖民主义,以跨国公司为支柱 |
14.
(题文)1852年英国修改的专利法,宣布凡属独创性的发明和见解均应受到法律保护并获得奖励,简化了申请专利的手续。规定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之后必须讨诸实施;如果发明人自己不实施或妨碍他人合法利用,就要强迫实施或取消专利权。该法律的实施
A.延缓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
C.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 |
D.完善了英国民主政治 |
15.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16.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⑤偏离了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⑤偏离了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18.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
19.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
B.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
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
D.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
20.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
21.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下列符合“猫论”的是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
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
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22.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