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台州市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21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5分)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6分)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5分)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
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4分)
2.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在新航路开辟问题上,有人形象地比喻西班牙“替人做嫁衣裳”,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含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6分)
材料二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一商编自《杭州市志》
(3)白银大量流入对当时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否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结合材料二中商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你的判断。(3分)
材料三 “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大体上也是银的买卖为媒介。”
——[英]亚当·斯密《国言论》
(4)根据材料三,白银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2.单选题(共11题)

3.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B.八路军C.中国工农红军D.新四军
4.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
A.中国人民的反帝任务完成,进入到反封建时期
B.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D.和平建国成为社会各界的一致呼声
5.
“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摘自《共产党宣言》)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主义”
B.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D.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6.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7.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    )
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
C.《马歇尔计划》D.《联合国宪章》
8.
《世界秩序:结构、机制与模式》中说:“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倒塌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就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其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势的进程。”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民族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9.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 曰 (xié)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   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 
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0.
19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其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
②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造成了当地的贫困落后
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其中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自然经济解体B.列强侵略
C.清朝政策的转变D.资产阶级革命
12.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3.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3.选择题(共6题)

14.over there(汉语){#blank#}1{#/blank#}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二)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庄子·知北游》)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大宗师》

16.甲数除以乙数,商是8,甲数是乙数的{#blank#}1{#/blank#}倍,甲、乙两数的和是乙数的{#blank#}2{#/blank#}倍.
17.甲数除以乙数,商是8,甲数是乙数的{#blank#}1{#/blank#}倍,甲、乙两数的和是乙数的{#blank#}2{#/blank#}倍.
18.填空

40240360}÷40{=()      =()=()

(从上往下填)

19.填空

40240360}÷40{=()      =()=()

(从上往下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