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21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运行中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共16题)

3.
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B.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C.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4.
1898年,如果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他能够
①去上海租界拜访好友
②在重庆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广州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5.
(题文)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
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
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
D.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
6.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7.
下列标语口号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提出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文革时期“砸烂公检法”
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和平统一祖国”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8.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9.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①信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②军事革命
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
③商业革命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
④能源革命
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⑤文学革命
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11.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13.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14.
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商本思想的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15.
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吴起、李悝变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
A.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B.适合时代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创新
C.通过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
D.全面彻底地扫荡了旧制度并确立了新的封建制
16.
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
C.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
17.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18.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①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