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20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判断题(共5题)

1.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
当今的世界,美国实力超强,西欧、日本紧随其后,中国、俄罗斯遭排挤,世界已形成美、日、欧三极格局。
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家庭的生产所得少部分供自己消费,其余大部分用于市场交换,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4.
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掌握了灌钢法的炼钢技术,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都领先于世界。
5.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北约的成立“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6.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封建统治者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与唐朝以前相比,宋朝以后我国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以明清时期的商帮为原型。请问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有哪些?(2分)
(4)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政府采取了哪些“不顾时势”的政策?(2分)这一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哪些?(2分)

3.单选题(共27题)

7.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被迫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9.
下列国际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国际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运动会议
10.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1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因为它(  )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C.指导处理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D.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12.
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13.
对日内瓦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周恩来在会议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③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④周恩来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4.
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的是 (    ) 
A.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美建交
15.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16.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17.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18.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开始走向联合
D.冷战局面出现
19.
“别了,雅尔塔”寓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其标志性事件是 (   )
A.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B.苏联解体
C.苏联改革进入死胡同D.东欧剧变
20.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的形成
21.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
①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2.
1948年,在一批运往希腊的物资上印有这样的标志,标志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相关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23.
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 )
A.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多极世界的一员,维护世界和平
C.欧盟外交的代表,充当和平的使者D.两极世界的一极,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24.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不受官府控制
B.由官府控制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25.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了一艘古代沉船,在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青花瓷和珐琅彩等瓷器。根据这一考古发觉材料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在
A.汉朝
B.清朝
C.宋朝
D.唐朝
27.
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28.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C.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D.其在长安的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29.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闭关锁国
30.
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 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 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 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31.
明清时期江南手工纺织业繁荣,政府却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则材料体现了封建政府是如何限制民间手工业的?   (    )
A.课以重税B.控制机户C.低价派织D.限制其规模
32.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B.重本轻末C.闭关锁国政策D.避战自保
33.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4.选择题(共23题)

34.

拿破仑与希特勒是近代欧洲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两人皆在哪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失败(    )

35.

拿破仑与希特勒是近代欧洲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两人皆在哪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失败(    )

36.

拿破仑与希特勒是近代欧洲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两人皆在哪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失败(    )

3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38.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

39.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

40.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

4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42.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4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44.

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

②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④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⑤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45.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是相对于哪个战场来说的(    )

46.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时期苏联的领导人是(    )

47.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

48.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

49.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歌谣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汉书》

材料二:见图2

材料三:谨案,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章程及大臣奏议均已分载各门。谨遵照原案,纂成条例,汇为一门,以便检查。

──镇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

──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番兵,所用乌拉人夫,俱自行给与价值,不得扰乱番民,以示体恤。

──引自《卫藏通志》卷12《条例》

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歌谣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汉书》

材料二:见图2

材料三:谨案,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钦定章程及大臣奏议均已分载各门。谨遵照原案,纂成条例,汇为一门,以便检查。

──镇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

──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番兵,所用乌拉人夫,俱自行给与价值,不得扰乱番民,以示体恤。

──引自《卫藏通志》卷12《条例》

5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5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54.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55.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56.It's rainy. I will not go to the park to fly a kit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