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206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四说明清政府实施政策的名称。
(4)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种政策的?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3)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锭数量示意图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5
0
华商企业
0
11.5
58.5
100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什么特点?
(4)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单选题(共16题)

4.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B.雇佣关系
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
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你认为诗句中描写的应是(   )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
7.
晋商曾自豪的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8.
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个“整体”的真实内容是
A.世界各地联系紧密,政治经济都已融为一体
B.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后,人类历史有了巨大进步
C.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统治
D.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很不公正、不正常的现象
9.
19世纪晚期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英国
B.美国、德国
C.美国、日本
D.俄国、日本
10.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中心是
A.西欧
B.北美
C.非洲
D.亚洲
11.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
C.改良蒸汽机
D.发电机
13.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封建制度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科技
D.实现富国强兵
14.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与榨油业
B.烟草业与火柴业
C.化工业与钢铁业
D.纺织业与面粉业
15.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16.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17.
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建筑材料不同
B.主要动力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1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互联网B.报纸C.广播D.电视
19.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3.选择题(共1题)

20.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

①在挡秋千的小朋友; ②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③宇宙中行星的运动 ④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