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主张的提出有什么具体背景?
(2)依据材料二,说出宋朝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关于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依据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氏家族、王氏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在亲缘集团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明清时期,传统城镇的商业机能日渐浮现……市镇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主张的提出有什么具体背景?
(2)依据材料二,说出宋朝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关于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依据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异”指的是什么?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年,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会场“水晶宫”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水晶宮内陈列着约1.4万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举重1144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入ロ处陈列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壶、铁制壁炉、钢笔、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世界首枚邮票等过去属于“奢华”的物品,也成为博览会展示品种繁多的大众消费品。外国提供的展品几乎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参观博览会后写道:“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工业资本主义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
材料 1851年,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会场“水晶宫”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水晶宮内陈列着约1.4万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举重1144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入ロ处陈列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壶、铁制壁炉、钢笔、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世界首枚邮票等过去属于“奢华”的物品,也成为博览会展示品种繁多的大众消费品。外国提供的展品几乎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参观博览会后写道:“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工业资本主义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史上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3.单选题- (共21题)
4.
史载:“(秦汉时期)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鲁地是“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齐、鲁千亩桑麻。”这表明当时齐鲁地区
A.具有发展海洋贸易的有利条件 |
B.具备手工纺织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
C.政府鼓励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 |
D.铁器牛耕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
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经济现象最早出现于这一时期的是
A.铁犁牛耕/草市/私营纺织作坊 |
B.男耕女织/盐铁官营/棉纺织业 |
C.铁质农具/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
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丝绸外贸 |
6.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
7.
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
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 |
C.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 |
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
8.
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
9.
西汉“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汉代
A.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
B.田赋之外的负担使农民生活困苦 |
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 |
10.
《黄墨航杂志》载: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
A.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 |
B.民营制瓷业兴旺发达 |
C.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 |
D.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
11.
以下哪些言论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①“市井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②“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③“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乱”
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①“市井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②“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③“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乱”
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12.
在古代,农民在秋收后耕田,明年二月又耕,称为“耖田”。由于深耕熟犁,土细如面。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 )
A.懂得深耕施肥的重要性 | B.出现了“一年两熟”制 |
C.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特点 | D.农民辛勤劳动收获少 |
15.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 |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
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
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 |
16.
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这些规定
A.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 |
B.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
C.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 |
D.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 |
17.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 |
B.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
C.“海禁”政策的恶果 |
D.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18.
十五、十六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A.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
C.黄金、宗教改革、理性主义 |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9.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英法工人实际工资增长情况,在此期间工人工资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00年)(1900年=100)
| 1850 | 1860 | 1870 | 1880 | 1890 | 1900 |
大不列颠 | 57 | 64 | 70 | 81 | 90 | 0 |
法国 | 59.5 | 63 | 69 | 74.5 | 89.5 | 100 |
A.生产力的大幅度增长 |
B.巨大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利润 |
C.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取得的成果 |
D.通货膨胀,滥发货币带来的后果 |
20.
(题文)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话一向比较严谨。但他在2009年2月24日国会演讲中却出现一项失误,将世界上最早发明汽车的人国籍说错了。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发明者是
A.美国人 |
B.英国人 |
C.德国人 |
D.法国人 |
21.
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A.工业中心 |
B.贸易中心 |
C.金融中心 |
D.科技中心 |
22.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400年 | 1600年 | 1800年 |
印度 | 74 | 145 | 180 |
欧洲 | 52 | 89 | 146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60 | 104 | 92 |
拉丁美洲 | 36 | 10 | 19 |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
B.1400—1600年拉丁美洲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
D.1600—1800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