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展单元测验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204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知识,这一时期的商业管理还有哪些特点?
(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
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工业文明的形成具有怎样显著的特点?

2.简答题(共2题)

3.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无论我们转身到什么地方,四处都可以看到我们的鲜血”
——一名印第安人的自述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2)马克思为什么说“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知识说明殖民主义给落后地区带来哪些灾难?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文明”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资产阶级能够统治世界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客观上有哪些积极影响?

3.单选题(共27题)

5.
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小米、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夏朝
C.西周
D.春秋
6.
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的丝织出现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8.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青铜器主要是用作生产工具
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③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
近日,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下图是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青花瓷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0.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
11.
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④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
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
A.杭州
B.大都
C.泉州
D.扬州
13.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有很多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上。下列“市”的场景布置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里有专职官员管理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4.
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
15.
下列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16.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
17.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18.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在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纺织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20.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C.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21.
17世纪中期英荷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荷兰是殖民帝国
B.《航海条例》的颁布
C.英国实力强大
D.英国想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22.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自由主义的推行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3.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4.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
C.哥伦布、迪亚士
D.迪亚士、麦哲伦
25.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亚洲太平洋地区
C.大西洋沿岸
D.北美地区
26.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③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世界由孤立开始走向一体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汽车的发明
C.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应用
29.
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A.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要转移贸易对象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30.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31.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4.选择题(共6题)

32.现代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是在(   )

33.

翻译下列句子。

34.给下列句子排序。

({#blank#}1{#/blank#})Welcome back to school.

({#blank#}2{#/blank#})I like Maths.

({#blank#}3{#/blank#})We have Music and Maths.

({#blank#}4{#/blank#})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blank#}5{#/blank#})This is our new timetable.

({#blank#}6{#/blank#})What about you ?

({#blank#}7{#/blank#})Nice to see you.

({#blank#}8{#/blank#})I like English.

35.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blank#}1{#/blank#}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blank#}2{#/blank#}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blank#}3{#/blank#}发生改变。


36.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blank#}1{#/blank#}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blank#}2{#/blank#}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blank#}3{#/blank#}发生改变。


37.It's rainy. I will not go to the park to fly a kit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