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言论,分析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试举两例说明上述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言论,分析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试举两例说明上述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夫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自卫,保护)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謇全集・追悼孙中山演说》
材料四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次革命分别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制相比周制的区别。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比以往中国历史上政权的特点?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夫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自卫,保护)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謇全集・追悼孙中山演说》
材料四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次革命分别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制相比周制的区别。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比以往中国历史上政权的特点?
2.单选题- (共21题)
3.
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C.标志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D.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
4.
有学者认为,中英鸦片战争是多边世界贸易的产物,这种冲突也可能转变成糖蜜战争或米战争。此观点旨在
A.掩盖鸦片战争的侵略性 |
B.为英国发动战争做辩护 |
C.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
D.说明战争对中国的巨大促进作用 |
5.
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
A.协定关税权 |
B.领事裁判权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永久居住权 |
6.
1896年,朝鲜正式照会清政府,从此正式成立朝鲜帝国,结束以前的朝贡藩属关系。这能反映出
A.清政府主动放弃对朝鲜的控制 |
B.日本侵略计划的失败 |
C.朝鲜开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
D.中国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
7.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在评价晚清时期的中国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以下各项最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
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
D.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8.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剿发捻,勤远略 |
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
9.
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
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丁?他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率300官兵,力战殉国。
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
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丁?他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率300官兵,力战殉国。
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
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丁?他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率300官兵,力战殉国。
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
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丁?他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率300官兵,力战殉国。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安德馨 |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安德馨 |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宋哲元 |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张自忠 |
10.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 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
11.
1931年8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高度评价、赞扬了以***、朱德为代表的工农红军斗争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广(***)良好经验”。材料中的“良好经验”是指
A.发动城市工人武装暴动 |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C.领导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
D.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 |
12.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 ( )
A.促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 |
C.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折 |
D.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
15.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后,德国极力劝诱日本北进。日本政府却决定,“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日德战略配合破产表明
A.中国抗日战场对日本的牵制 |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的制约 |
C.苏联全力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
D.英美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亚洲地区 |
16.
(题文)1938年4月上旬,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华中第十一军相呼应夹击武汉,后来考虑到华北地区“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日军改变计划的原因是
A.世界战局变动的影响 |
B.日军进攻重点的改变 |
C.日军侵华准备不充分 |
D.敌后战场力量的牵制 |
17.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18.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A.改变了最终奋斗目标 | B.赞同国民党统治政策 |
C.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 D.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
20.
2017年12月14日中国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其发表于1971年的作品《乡愁》再次引起海峡两岸的关注―“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反映了诗人
A.对台湾民进党台独的不满 |
B.对《告台湾同胞书》的热情拥护 |
C.对一国两制的期盼 |
D.爱国思乡的家国情怀 |
2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换了人间》中,***在致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函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在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推断***“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
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
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2.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
B.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