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2001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分割德国方案上双方分歧相距甚远;英国起初只主张建立一个多瑙河联邦;苏联则坚持对德进行分割占领,主张使德国成为非工业的农牧业国家。因此时大战指日可胜,英国已在考虑如何利用未来的德国对付战争中不断强大起来的苏联了,正如美国外交家波伦指出的那样:丘吉尔觉得“欧洲需要一股力量来消除苏联的势力,实际上是赞成让一个统一的德国和法国担当起这项任务”。
——摘编自波伦《历史的见证》
材料二围绕德国的赔偿问题,苏联谋求德国最大限度的赔偿,以避免像20年代那样,不但对德制裁不力,反使德国经济迅速复活,因而,苏联提出德国赔偿200亿美元,并应享用一半,其中10%~15%应从西方占领区获取。英国虽也期望获取赔款,但反对苏联方案,它唯恐把沉重的赔款强加给德国,会引起革命,更不愿苏联获利太多。后经讨价还价才达成妥协。但是,德国问题一直成为战后苏与英(美)矛盾、“冷战”的焦点之一。
——摘编自麦克米伦《战争狂飚(1939-194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和苏联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英苏上述分歧所产生的影响。
2.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中叶,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金花银的出现,二是苏(州)松(江)府等地的均田均粮活动。金花银即货币化的田赋,它是封建国家为保证朝廷财赋收入对实物田赋制进行的灵活改革。“以太祖尝折纳税粮于陕西、浙江,民以为便。遂仿其制,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白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与金花银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明中叶江南的均田、均粮活动。这里所说的均田、均粮不是平均地权,而是“欲因田以平其赋,使无不税之田”。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3.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D.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4.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反映了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的认可
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5.
《东方早报》发表的《60年家国:东亚冲突的历史溯源》一文指出:2010年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沿海周边突然成为安全焦点,是由于美国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在东亚介入了三场战争——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所导致的。美国介入东亚战争表明
A.开始向东亚扩张势力,谋求亚太地区霸权
B.以朝鲜半岛为基地,控制东亚局势
C.以越南为基地,控制南太平洋地区
D.配合欧洲“冷战”,实施全球霸权战略
6.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一、二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
B.家庭手工业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7.
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下表主要表明
阶段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1500—1549
7.4
6.7
4.0
1650—1699
9.3
6.2
4.1
1750—1799
10.1
7.0
5.1
1800—1820
11.1
6.2
5.4
 
A. 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 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 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 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8.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④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②低谷的形成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误
C.③是由于国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D.④到⑤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遇到了挫折
9.
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10.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选择题(共1题)

11.已知方程3x+5y﹣9=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blank#}1{#/blank#};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x={#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