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1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199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2008年11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台湾·1895》的剧照。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一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
材料三 
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在台湾出现“登辉撤退,水扁独撑”的一幕。

材料四  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进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电视剧反映的故事和近代中国哪一事件相关?对台湾和大陆关系有何影响?看了材料一中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材料二反映出海峡两岸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从材料三漫画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4)目前,海峡两岸主要以什么方式进行交流?怎样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3.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2.单选题(共33题)

5.
1979年元旦,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的意义是
A.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B.海峡两岸开始民间交往
C.正式达成了“九二共识”
D.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
6.
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采取的举措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③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已基本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中国共产党视“一国两制”为统一的唯一手段
C.和平统一符合全民族的利益,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D.台湾官方和民众已承认和接受这一主张
8.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有

①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②可以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
③可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10.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访问期间他们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
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
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
④国亲两党主席访问大陆,为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2.
下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徽章,图案设计有着相同的核心要素——工农联盟。最能广泛保障此核心要素的政治制度是

A.人大制度
B.政协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3.
2012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区54周年。宁夏54年和谐稳定发展的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宁夏回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C.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4.
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邮票,邮票画面突现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国民生产总值明显增长
B.民族之间的差异消除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民族之间和谐融洽
15.
下图所示的历史悲剧最有可能发生在上个世纪
A.五十年代
B.六七十年代
C.八十年代末
D.九十年代
16.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是
A.“九二共识”
B.两岸实现“三通”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17.
下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体现这一规定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宗法分封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
直接导致下图中的“选民证”(1953年7月)出现的是
A.为迎接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全国各地实施普选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出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
20.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意味着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全国政协及《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及宪法的职能终止
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诞生
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完成
2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
A.建国初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2.
有一首歌词写道:“我是牛鬼蛇神,我是牛鬼蛇神,我有罪!我有罪!我对人民有罪,人民对我专政,我要低头认罪。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我要是乱说乱动,把我砸烂,砸碎,把我砸烂,砸碎!”这首歌应该流行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3.
作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代表,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三人在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农民工中间产生人大代表,这说明
A.我国是农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B.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我国农民阶级已经成为领导阶级
D.我国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24.
张艺谋拍摄的《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并丧失劳动能力后,历尽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被拘留。电影中的台词“讨个说法”一时成为流行语言。这部电影反映了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
②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利
④我国的普法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5.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①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③加强了公民人身权利保障
④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6.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
2006年4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进行为期5天的“福建祖地行”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连战引用此诗句的用意是:
A.表达对“台独”势力的强烈谴责
B.希望两岸迅速实现统一
C.形容台湾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关系
D.对海峡两岸关系前途的担忧和无奈
28.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68年,王援朝的父亲被红卫兵批斗,家也被抄
C.1973年,王援朝的舅舅从国外回来并当选为政协委员
D.1998年,王援朝被村民民主选举为村长
29.
某国庆节前夕,一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内容时,不能选择
A.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行资产阶级两党政治
30.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1.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32.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33.
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4.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下图中砸毁曲阜孔庙的塑像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5.
下图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两岸同意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协议表明台湾当局承认“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是两岸合作的政治基础
C.该协议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D.该协议有利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36.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37.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民族关系B.所有制问题
C.国家统一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3.选择题(共9题)

38.

读我国两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39.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40.在某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4人各射击10次,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S2=0.35,S2=0.15,S2=0.25,S2=0.27,这4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41.在某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4人各射击10次,平均成绩相同,方差分别是S2=0.35,S2=0.15,S2=0.25,S2=0.27,这4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
42.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43.
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44.已知集合A={x|(x﹣2)(x+3)<0},B={x|y= {#mathml#}1x+1{#/mathml#} },则A∩(∁RB)=(   )
45.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46.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