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19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5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100年的。为什么?因为犯错。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

——黄钟《帝国崛起病》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夫人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国家在石油等领域的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政府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率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因此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92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

3.单选题(共26题)

4.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
B.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5.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B.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
D.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6.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7.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8.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0.
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D.通过了《和平法令》
11.
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  ( )
A.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B.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D.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这说明二战后
A.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
C.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D.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
13.
在中东、美国拥有放大的海空军基地,为了让朋友放心,并威胁竞争对手;在东亚,美国海军把太平洋当做一个“美国的湖”,保证航运自由并让盟友安心;在欧洲,美国的军事支出占北约全部支出的75%。这一现象
A.说明美国保卫世界和平
B.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
C.是两极格局终结的产物
D.表明多极化格局趋势严重受阻
1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5.
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
16.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17.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18.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19.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0.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1.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2.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23.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4.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25.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26.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7.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
2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4.选择题(共1题)

30.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