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100年的。为什么?因为犯错。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
——黄钟《帝国崛起病》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夫人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国家在石油等领域的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政府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率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因此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92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3.单选题- (共26题)
A.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 |
B.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
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
D.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
B.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
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 |
D.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
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
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
D.通过了《和平法令》 |
A.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 | B.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C.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 | D.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
A.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 |
B.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 |
C.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
D.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 |
A.说明美国保卫世界和平 |
B.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 |
C.是两极格局终结的产物 |
D.表明多极化格局趋势严重受阻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
B.突破了政府管理 |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
D.部门间联系减弱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A.进化论 | B.万有引力定律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从人治走向法治 |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4.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