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四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19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两件大事……民贫国弱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遗愿,且升华之,殚精竭虑,万死不辞,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奋进前行。
材料二 以下是1921~1949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组历史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事件对中国革命分别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愤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

(3)根据材料三,简单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主要认识以及你的看法。
2.
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图

(1)在材料一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持什么观点?你持哪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你只能选择一种观点作答)
材料二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单选题(共17题)

3.
1931年,赵镜元在《全国义勇军运动》一文中写道:“自辽吉事件发生,国人痛恨暴日之侵凌,国难之未已,于是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辽吉事件”意味着
A.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D.国民政府全力支持义勇军运动
4.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原因有
①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②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
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先进的作战装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1932年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这表明
A.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
B.土地革命的成果得到承认
C.政府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
6.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
A.民主共和
B.自由平等
C.救亡图存
D.公正法治
7.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
新中国初期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9.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A.恢复民主协商政治制度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1.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和平统一台湾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12.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13.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14.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
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
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
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
16.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17.
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
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术
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
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
18.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19.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3.选择题(共1题)

20.

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