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一:明朝士大夫徐光启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将心目中的西学,分为大小二种。大的是宗教,小的是科学。他立志传播与发扬的,不是宗教而是科学。他认为天主教不仅是一种理论,可以满足人们对超自然的探索与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治术,就是治理社会的手段。但徐光启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天主教徒。他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杨早《简说中国人》
材料二: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尤精晓农学。1607年,徐光启在家乡进行甘薯、棉花等的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种植、耕作的经验,写了《甘薯疏》等农业著作。1627年,徐光启完成了《农政全书》。该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其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搜集新驯化栽培的作物,无论是粮、油、纤维,无不如此,这就使得《农政全书》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认为,水利为农之本,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翻译了《泰西水法》,介绍西方水利知识。——摘编自施欣《论徐光启科技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看待西学东渐的观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2.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