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高三1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1924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20/1/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明朝士大夫徐光启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将心目中的西学,分为大小二种。大的是宗教,小的是科学。他立志传播与发扬的,不是宗教而是科学。他认为天主教不仅是一种理论,可以满足人们对超自然的探索与信仰,而且还是一种治术,就是治理社会的手段。但徐光启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天主教徒。他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杨早《简说中国人》

材料二: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尤精晓农学。1607年,徐光启在家乡进行甘薯、棉花等的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种植、耕作的经验,写了《甘薯疏》等农业著作。1627年,徐光启完成了《农政全书》。该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其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搜集新驯化栽培的作物,无论是粮、油、纤维,无不如此,这就使得《农政全书》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认为,水利为农之本,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翻译了《泰西水法》,介绍西方水利知识。

——摘编自施欣《论徐光启科技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看待西学东渐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的历史贡献。

2.单选题(共1题)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
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