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1891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7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杷《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衣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力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坏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岐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対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随土地买卖合法化及商品经济繁荣,善讼之风初露端倪。五代时期,地方长官独揽司法大权,造成政权更迭动荡。因此,宋沿唐制,重视立法,并建立了一套周密的司法制度。宋人将审判过程切分为十个环节:推勘、录问、检法、拟判、连署判决书、宣判、翻异别勘、上诉复审、复核、疑狱奏谳等,环环相扣,相互制衡,形成了独到的鞫谳分司制、翻异别勘制、死刑覆核制、法官回避制、司法检验制等一系列司法原则,其周密的判决制度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在司法及监督机构上,宋朝在中央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各路设中央派出机构提点刑狱司,定期巡视州县:地方州县实行司法与行政合一。宋代司法注重证据和现场勘验,并产生了《洗冤集录》等世界最早的法医学著作,宋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成熟时期和顶峰。

——摘编自《宋代司法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司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司法制度的内容,简评其影响。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争伊始,法国用满足罗马尼亚领土要求的办法把这个东欧小国拉入协约国集团。1914年9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和俄、法驻英大使签署了《不单独媾和宣言》。9月14日,俄国外交大臣又就战后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问题提出了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赞同,但在法国将取得部分莱茵地区的问题上,英国却持否定态度,这就为战后两国的关系投下了阴影。1915年法国就向俄国和比利时提供了多达2.5亿法郎的资金,还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等国进行贷款。1915年3月,俄国公开索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经过一番幕后交易,英、法在俄国同意后,于1916年5月初签订了《赛克斯——皮柯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叙利亚、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和一部分阿那托利亚都将落入法国手中。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法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齐白石(1864~1957),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其画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入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其画作大多取材民间,不刻意追求多数文人墨客向往的那种高洁和神圣,而是毫不做作表达自己的情感,画作充满童真,又朴实欢快、积极向上。有学者曾给齐白石列了一个公式:民间画×儿童画×文人画=齐白石作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伪当局多次请他去表现“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均遭拒绝。侵华日军头面人物亲自出马求他加入日本籍并到日本定居;他毅然拒绝,并宣称:“齐璜,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并拒绝去日伪把持的艺专任教,闭门谢客,在门上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详”的告白。对汉奸的横行霸道,他便以画老鼠、螃蟹来予以嘲讽,题写“看汝横行到几时”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心情。

——摘编自周迅《齐白石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白石绘画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齐白石。

3.单选题(共8题)

6.
罗马法由“私法”(规定私人事务的法)和“公法”(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组成.私法重视对私人权利的保护;公法的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且公法地位高于私法.由此可知,罗马公法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
C.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D.维护了罗马社会秩序
7.
《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B.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
C.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
D.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8.
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
A. “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 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
C. 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 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9.
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10.
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11.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12.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爱惜原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蔑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茧丝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
B.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
C.造纸术未能满足大众消费
D.制丝术与造纸术相得益彰
13.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C.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