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1368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1

1.判断题(共4题)

1.
伴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拓展,公民法逐步形成,最终取代了万民法。
2.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美国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
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导致下图中纺织业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
4.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5.
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3.单选题(共21题)

6.
英国学者阿德金斯在《探寻古希腊文明》中提到: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最初并无薪金,约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他们领取生活费,后来还领有薪金。议事会成员经济待遇的获得始于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希波战争
7.
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C.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D.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8.
“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切,始于
A. 1688年“光荣革命”
B.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 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
9.
英国领事富里赐在《天京游记》中说:“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石达开
D.曾国藩
10.
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A.民众广泛参与
B.得到政府支持
C.上海首先发起
D.以学生为主力
11.
下图为1944年9月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B.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日军攻势
C.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
D. 抗战取得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2.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 展开战略反攻
B. 实施辽沈战役
C. 进行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13.
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A.
B.
C.
D.
14.
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15.
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A. “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B.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
D.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6.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掌握政权后,美国不顾该国已是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事实,单方面中止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关贸总协定”中的权利,对它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并极力鼓动其追随国撤回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减税义务。这一史实说明
A. 国际贸易受美苏“冷战”局势影响
B. 经济对抗是美苏“冷战”唯一形式
C. “关贸总协定”原则从此完全废弃
D.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形成
17.
民国初年,镇江和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婚烟自主之风日渐盛行
C.国人普遍接受西式婚俗
D.传统婚俗退出历史舞台
18.
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19.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②代表的国家是
国家年份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705
371

65
1770

——
811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0.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是因为它们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1.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废除罗马教会
B.信仰即可得救
C.王权高于教权
D.简化宗教仪式
22.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司南
D.火药
23.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24.
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为此,他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25.
1973年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6.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