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中国近代经济在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中国民族经济“渐趋衰退”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范旭东的思想抱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永利铔厂创办的有利政策条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铔厂)。该厂产出的化肥不仅填补当时国内生产的空白……被誉为“远东第一”。范旭东深知,“要振兴以农立国的中华,兴办酸事业实是当务之急”“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李沛霖《民国时期远东第——南京永利铔厂影像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中国民族经济“渐趋衰退”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范旭东的思想抱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永利铔厂创办的有利政策条件。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
2.单选题- (共17题)
2.
1917年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用武力夺权代替和平夺权,主要是由于
A.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 |
B.人民群众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C.七月流血事件发生,临时政府完全掌握政权 |
D.临时政府勾结前线反动军官准备到首都镇压革命 |
3.
“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新纪元”是指苏俄
A.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
4.
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一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由此可知
A.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
B.资本主义制度被西方国家抛弃 |
C.俄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
D.十月革命不具有借鉴意义 |
5.
二月革命后,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并于1917年4月17日(俄为4月4日)在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在报告中列宁指出
A.应该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实行革命过渡 |
B.应该进行民主革命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
C.应该采取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
6.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的图片资料。这一主题应该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
C.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
D.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探讨 |
7.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概括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一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战争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9.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据此可以看出
A.洋务企业已经完全脱离政府控制 |
B.民间筹资成为洋务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
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
D.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0.
“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换句话说,农民……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农民“反对我们”是由于当时实行
A.余粮收集制 |
B.固定粮食税制 |
C.农业集体化 |
D.工业化政策 |
11.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道:“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导致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A.经济基础极其薄弱 |
B.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
C.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
D.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
14.
如图示描绘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下列与之相关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2”阶段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
B.“3”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制造业和采矿业 |
C.“4”阶段的萧条主要是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 |
D.“5”阶段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5.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18.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