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1)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2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分)
(3)简要比较材料三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一中的公民大会的异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6分)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
(1)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2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分)
(3)简要比较材料三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一中的公民大会的异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6分)
2.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某中学同学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准备组织一个大型图片展览,题为“首都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下是展览中同学们搜集的一部分图片
第一组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1分)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2分)
(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1分)
第二组北京——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象征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的示例,为后3个图撰写解说词。(6分)
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伟大转折:
第一组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1分)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2分)
(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1分)
第二组北京——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象征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的示例,为后3个图撰写解说词。(6分)
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伟大转折:
2.判断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6题)
4.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
5.
有一同学对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了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形式不同 ④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形式不同 ④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6.
下面诗句都摘自***诗词,其中描写长征的是
A.“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B.“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8.
“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过程。”这段话反映了
A.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 B.资产阶级和军阀改变了政治态度 |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D.资产阶级及军阀的统治受到威胁 |
9.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 B.工农武装割据 | C.遵义会议 | D.七届二中全会 |
10.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积极推行村民自治,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选率都会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村委领导岗位,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选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12.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10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②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②根据这一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反革命分子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13.
某国庆节前夕,一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内容时,不能选择
A.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原则是三权分立 |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 |
15.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
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
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
16.
关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A.美国实行目的是遏制苏联,扶植和控制西欧 |
B.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标志冷战全面开始 |
C.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是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 |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 |
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冷战”对手 |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 |
19.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4.选择题- (共9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