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12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2.单选题(共20题)

2.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
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C.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4.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5.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 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6.
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7.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8.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9.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 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 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強大
D.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10.
20世纪的某一时段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日本大量赶制这种国旗(在一条条长卷的白布印上旭日徽,挂起晒干后即可裁成一幅幅小型的日本国旗),准备插遍中国各地;中国东北人口构成中,日本人比例突增,居于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已达170万。这些现象揭示了
A.日本蓄意侵略中国
B.日本援助中国开发
C.中国政府积极对外开放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
11.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
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
12.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13.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14.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当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5.
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据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香港B.宁波C.上海D.广州
16.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17.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18.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A.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B.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19.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20.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21.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3.选择题(共2题)

22.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处地形是(  )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