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0119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是如何发展陆九渊心学体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2.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2.单选题(共16题)

4.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该言论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契约论
C.法律至上D.人民主权
5.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四大发明谈不上是重要的发明
B.重要发明必须服务于小农经济
C.认为中国古代总共有六大发明
D.认为重要性与实用性关联度高
6.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C.“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7.
法国蒙台涅(1533~1592)说:“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该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提出的:
A.享乐主义B.来世主义
C.等级秩序D.人文主义
8.
《明史》载:“万历时,其国(意大利亚)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利亚居其一……”材料说明(  )
A.明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B.中国人自居世界中心的观念得到改变
C.利玛窦给中国带来新的世界观念
D.《万国全图》指引了郑和远航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解释卦象立义),其所解释的卦象为:
A.乾卦B.坤卦C.坎卦D.离卦
10.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月亮是个光滑的天体,自身会发光。……发现,月亮和我们生存的地球一样,有高峻的山脉,也有低凹的洼地……他还从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动,发现了月亮自身并不能发光,月亮的光是透过太阳得来的,他最有可能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11.
"以太漂移"实验结果证明,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或相反,测出的光速都相同,地球同设想的"以太"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该实验结果导致了:
A.经典力学体系的完善B.量子论的诞生
C.“光电效应”被合理解释D.相对论的创立
12.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A.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C.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D.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13.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主要说明洋务派:
A.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D.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
14.
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②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5.
他们认为,三纲五常“别尊卑,明贵贱”,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的潮流格格不入,与民主共和“绝对不可相容”。“他们”应当是: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激进民主主义者
16.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三大政策
17.
***:“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理念是:
A.与时俱进B.实事求是
C.以民为本D.发展创新
18.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以其为代表的理论成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19.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三大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