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秦朝是如何对官员进行监察的?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秦朝是如何对官员进行监察的?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公约可以简化如下: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公约可以简化如下: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3.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
B.重视分权制衡 |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
D.建立了责任内阁 |
4.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
5.
***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 |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
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 |
6.
“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国强民悦。澳岛归来时亦迫,台湾回返疆无裂。待此时、把酒祭轩辕,觞英烈。”下列标题最符合这首词的是
A.《沁园春·香港回归十周年吟》 |
B.《瑞龙吟·澳门回归倒计时有感》 |
C.《满江红·迎香港回归》 |
D.《清平乐·澳门回归周年纪》 |
7.
“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
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
8.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A.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
B.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
10.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
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11.
据海关统计,1915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海关两。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出口上升,进口下降 |
B.这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
C.这大大改善了严重的入超现象 |
D.1915年中国出口增幅超过了进口 |
12.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
B.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
C.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
13.
《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
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
B.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
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
D.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
14.
智者学派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学术团体,很多人都是教师和知识分子,他们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民众的作用,不辞辛劳地从一个城邦转到另一个城邦,向民众传授辩论术、修辞学、市政学和人性知识等,从而使这些公民适合于雅典的民主制。这一学派的智者大都()
A.反对追求实利 | B.坚持法律之上 |
C.推崇专家治国 | D.忽视道德作用 |
15.
伏尔泰在他的名著《哲学通信》中这样谈到:“他们由于不断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样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若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束缚了;在这个政府里,老爷们高贵而不骄横,人民心安理得地参与国事。”他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
A.美国政府 | B.法国政府 |
C.德国政府 | D.英国政府 |
16.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许多古籍、著作被排除在外,甚至被销毁,特别是明末清初有关满人早期历史和明朝抵抗清军入侵的许多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统治者敌视、排斥汉族文化 |
B.清朝乾隆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尖锐 |
C.《四库全书》的编纂完全是毁灭古籍 |
D.清朝为巩固统治加强文化思想控制 |
17.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
1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而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后来率先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等资料 |
B.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
C.郑观应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D.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
19.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